教科(2017秋)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1 在观察中比较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2017秋)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1 在观察中比较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9 10: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在观察中比较
—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教材分析】
《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本课以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长短”,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中的恐龙谁大谁小”,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比较就是区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较有可能会带来比较结果(比如大小)的不同。
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比较结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长度等。意识到比较中需要考虑公平、方便、准确等因素。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并借助记录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
【学情分析】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观察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常常是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对比,比较结果也是一种相对的结果,不是标准化测量的结果。
一年级小学生在观察和比较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上,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但对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了解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知道比较需要公平。
科学思维;
1.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2.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探究实践: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态度责任: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合理的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
难点:理解比较物体是需要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
目录
contents
新课导入
01
探究新知
02
基础达标
03
拓展延伸
04
新课导入
—— 第一部分 ——
这是什么动物?
课题引入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
课题引入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
课题引入
探究新知
—— 第二部分 ——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从长到短排排队:比长短
第1步:排成一排
第2步:头部对齐,比较尾部
第3步:逐一比较
探究新知
从高到矮排队:比高矮
1.平放在桌面上; 2.底部对齐,比较头部; 3.逐一比较。
探究新知
wēn xīn tí shì
温馨提示:
1.安静观察,公平比较。
2.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3.如果有其他比较方法,也在表格中做好记录。
4.比较结束后,观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排队的结果一样吗?
4
2
2
1
4
1
3
3
从重到轻
1
4
2
3
用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基础达标
—— 第三部分 ——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恐龙的大小一看就能看出来,不用进行比较。 ( )
(2)在做比较时要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比较。
( )
(3)比较的标准有很多种。 ( )
(4)看似简单的比较大小问题,也需要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后才能得出结论 。 ( )

基础达标
×


2. 选择题。
基础达标
(1)下面三杯水中,最多的是( )。
(2)下面三根线中,最短的是( )。
(3)下面三根线中,最长的是( )。
B
A
A
综合探究
1号、2号、3号、4号、5号五支笔,你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吗?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吧。
我能行!
拓展延伸
—— 第四部分 ——
拓展延伸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孔融让梨
给果盘里的水果排排队,把你认为最大的水果给你的爸爸或妈妈吃。把你比较大小的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