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三国鼎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23 16: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三国鼎立第18课1、学习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基础知识,自己不能解决的用红笔做上记号)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1)东汉末年, 政局 混乱,军阀混战。
(2)曹操占据 带,实力不断增强;袁绍盘踞 一带,势力很大。
2.概况:(1)时间: 年。(2)地点: 。(3)双方:拥有十万大军的 和只有三四万人的 (4)结果: 以少胜多,大败 。
3.影响:战后,曹操灭掉了 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1)曹操想要统一 。
(2) 依附于 割据势力,请 辅佐他。
(3) 割据江东,统治比较稳固。
2.概况:(1)时间: 年。
(2)地点: 。
(3)双方:拥有二十多万大军的 和拥有五万人的 。
(4)结果: 指挥孙刘联军用 的方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3.影响: (1) 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2)孙权在 的势力得到巩固。
(3)刘备占领 、 的大部分地区和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的形成:
(1)魏 ①时间: 年。
②人物: 。
③都城: 。
(2)蜀 ①时间: 年。
②人物: 。
③都城: 。
(3)吴 ①时间: 年称王; 年称帝。
②人物: 。
③都城: 。2.三国时期的经济
(1) 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国的 兴旺, 行销三国。 (3)吴国的 发达,其船队曾到达 ,加强了 和 的联系。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1、请根据成语或典故、诗词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一位即可)
(1)“挟天子以令诸侯”: ( )
(2)三顾茅庐: ( )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 (4)生子当如孙仲谋: ( )
(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
2、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地点。
(1)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地方: (2)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的地方: ( )
(3)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等,率领一万多官兵到达的地方: ( )
3、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所作所为,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3、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所作所为,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4、P104右边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5、老人说:“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天实为之’。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一晚恰好又是东风,这都是天意。”小孩说:“不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得传染病,这不是天意。”你怎么看?那晚恰好又刮东风是怎么回事?

6、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袁绍曹操200年 官渡之战十万人三四 万人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曹操 胜
袁绍 败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赤壁之战
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曹军赤壁之战 二十万五万以少胜多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08年看图说话《三顾茅庐》诸葛亮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杜甫念奴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思 考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军中发生流行病,丧失战斗力错误战术,链锁船,怕火黄盖假装投降,火烧曹营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自然条件孙刘联军士气高涨当时曹操代表的北方经济不足以统一全国,他统一全国的时机尚未成熟。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
的不同结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或教训呢?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定都在哪里?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三国鼎立形势图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220年
洛 阳221年
成 都222年
建 业设计三国鼎立的形成曹操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鲁迅说: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1、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2、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考验你的时刻到了!1 、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 ( )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2、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BA比试比试比试比试B找一找:
哪里错了? 说出所知道的三国相关成语,然后讲与本课有关的几个过五关斩六将羽扇纶巾舌战群雄鼎足三分桃 园 三 结 义步步为营锦囊妙计三顾茅庐虚张声势死心塌地缓兵之计乌合之众初出茅庐三国知识问答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周瑜打黄盖, ;

关公面前耍大刀, ;

刘备借荆州,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自量力有借无还 课堂回味历史使人智慧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 蜀 吴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三国鼎立系统总结:官 渡 之 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 壁 之 战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pī)三国鼎立的表格魏蜀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成设计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设身处地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翻车三国的治理与开发屯田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国的治理与开发孙吴开发江南吴国船只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