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秦
朝
的
暴
政秦
末
农
民
战
争前期后期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西汉
的建立失败胜利刘邦战胜项羽温故知新 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有何不同?A.
B.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C.汉朝取代秦朝的战争
B.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前后?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皇帝 都 城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 刘邦长安(西)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
东汉(25年 — 220年)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阅读材料: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汉初的三位统治者的统治政策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强征40万民夫修筑长城① 减轻农民的 、
和 ,
注重发展 生产;
XXX② 提倡 ,并以身作则徭役兵役赋税节俭农业吸取秦亡的教训③ 重视“ ”。以德化民文景之治意义(作用):使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库充裕,景帝后期经济繁荣,为“大一统”的局面奠定物质基础。材料一:“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材料二:P68 黑体字部分第一段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汉朝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十六岁即皇帝位,庙号世宗,在位五十四年。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 汉武帝时西汉达到鼎盛。汉武帝的大一统 16岁的刘彻登上大汉帝国宝座之后,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你认为,他是否具备了一展雄才大略的条件?他面临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状况一:P68
倒数第二段状况二:
P68末段诸侯国问题(王国问题)思想不统一封国
削藩
推恩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分封同姓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诛晁错,清君侧”的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逐步分化瓦解诸侯国势力政治上:削藩策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诸侯国 嫡长子长子次子子儿子儿 子儿 子儿子儿 子儿子儿中 央 统 辖假如一个诸侯王的封地有下图那么大,他有4个儿子。根据推恩令,他的封地变成多大了呢?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哪家学说?文化: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教科书我国古代
最高学府五、东汉的政治
(一)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
帝、都城?
(二)东汉初期出现了怎样的政
治局面?
(三)中期以后的政治局面怎样,
结果如何?(一)东汉的建立 公元__年,西汉灭亡。公元___年,______称帝,定都______,史称_____。刘秀就是_________。925刘秀洛阳东汉光武帝(二)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三)结果:大规模农民战争爆发,东汉名存实亡汉武帝的大
一
统文景之治:修养生息汉武帝
的大一
统:东汉的政治: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建立:公元25年、刘秀、洛阳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后期:多起农民战争爆发,名存实亡课堂小结1、辨识图: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西汉与东汉关系的
是哪一幅?西汉东汉西汉东汉西汉东汉√练一练你能做对吗2、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A3、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道家和兵家
C、法家和墨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4、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
府太学接受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5、汉武帝时期提出“推恩令”的是哪位大臣?( )
A.董仲舒 B.晁错 C.李斯 D.主父偃
6、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 剥夺王国的封地 B. 分割王国的封地
C.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D.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DCAD7、当今党和政府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而努力,而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也曾出现
过“文景之治”的和谐社会景象。它是指( )
A.西汉初年的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
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实现了西汉的大一统
D.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C背景:措施①减轻农民的 、 和 ;
②注重发展 生产;
③提倡 ,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 ”。意义(作用):西汉初年,经济 。萧条节俭以德化民农业徭役兵役赋税使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库充裕,景帝后期经济繁荣,为“大一统”的局面奠定物质基础。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