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四、商业的繁荣三、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二、手工业的发展一、农业的进步本单元学习要点 本课重点、难点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的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 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一、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1、黄河的治理:汉武帝时期2、农业的进步农具的进步农作物的进步梨壁 二牛抬杠 耧车小麦 水稻 千亩桑麻黄河壶口黄河故道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怎样办???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汉武帝朕要亲自治黄河,看它还决口不?六辅渠白 渠漕 渠龙首渠王景是,臣遵旨。你去修河吧。结果: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以后 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汉明帝犁 壁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耧车汉代牛耕图图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比当时的耦耕法效率高一、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1、黄河的治理:汉武帝时期2、农业的进步农具的进步农作物的进步梨壁 二牛抬杠 耧车小麦(北方)
水稻(南方)
千亩桑麻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1、丝织丝织技术丝织品提花机 染色素纱襌衣 2、冶铁技术的提高杜施发明水排“炒钢”技术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女主人辛追素纱襌衣水排(东汉杜诗发明)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也)。”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江苏徐州市汉兵马俑博物馆复制的“炒钢”盔甲 “炒钢”技术铸铜业长信宫灯马踏飞燕玉器制造业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1、丝织丝织技术丝织品提花机 染色素纱襌衣 2、冶铁技术的提高杜施发明水排“炒钢”技术东汉市集画像砖商业三、商业的繁荣1、东西二京长安
洛阳2、商业区市1.繁华的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规模宏大人口众多设施完备市场独立特点:东汉集市画像砖东汉宁城图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东西很不方便。鸟有益鸟,有害鸟,捕杀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有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1、措施:盐铁官营,统一铸五
铢钱四、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四、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2、作用①抑制奸商牟取暴利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③实现经济的大一统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⑴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奠定基础;
⑵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 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 业方面的成就,为商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东汉明帝时主持治理黄河的是( )
A、王景 B、史禄
C、李冰 D、窦固
CA找找感觉3、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 )
A、犁壁 B、筒车 C、耧车 D、水排CC5、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是( )
A、五铢钱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和币 D、刀形币
6、我国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AD 7、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鼓风冶铁工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8、我国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
A、战国时期 B、秦
C、汉代 D、魏晋CA9、汉朝时实行的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政策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统一度量衡、货币 D、大力兴修水利
10、与两汉时期人称东、西二京相对应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今天的( )
A、西安、洛阳 B、长安、洛阳
C、洛阳、西安 D、洛阳、长安AC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辛追生活在22个世纪之前的汉代,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
1972年出土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这件总重49克的素纱襌衣。但该研究所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宝宝比几千年前的要肥胖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紧接着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控制蚕宝宝的个头,再采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这一研究竟耗费专家们13年的心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