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三国鼎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16 07:5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补全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2、关公面前耍大刀
3、刘备借荆州
知识抢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3、“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不量力
有借无还

罗贯中

刘备 关羽 张飞

周瑜

魏洛 阳蜀成都吴建业 第18课 三国鼎立重点、难点: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1、你能描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吗?
2、分析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
3、
4、

5.你能介绍三国各自经济发展情况吗?你找到了吗?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
上的优势。
重用人才。
经济上:
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
实力不断增强。
官 渡 之 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时 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 果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问:您在统一北方后,有怎样的雄心壮志?
曹操:……
问:要实现您的雄心壮志,有什么障碍吗?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看图说话赤 壁 之 战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牧野之战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归纳:商朝
后期 秦末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东晋时期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分析讨论骄兵必败曹丕 220年 洛阳刘备 221年 成都
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孙权 222年 建业
魏蜀吴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二、三国鼎立





吴 假如你是魏蜀吴三国的国务院发言人,能否介绍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发散思维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京剧脸谱曹操评说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 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国鼎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魏、蜀、吴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小结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2.三国时期开始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3.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轻松过关!√√√4.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30年
5.三国独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蜀、魏、吴 B.吴、蜀、魏
C.魏、吴、蜀 D.魏、蜀、吴
6.“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语跟下列哪一次的战役有关?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7.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②蜀国丝织业兴旺
③吴国造船业发达
④魏国船队曾到达夷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阅读下列表格,然后回答问题:(1)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表格。(4分)
A、 B、
C、 D、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东晋
(2)分析交战双方兵力投入与战役的结果,概括出三次战役有什么相同点?(2分)
(3)你知道和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吗?试写出一个。(2分)答:都是以少胜多(或以弱胜强)(2分)答:风声鹤唳(或草木皆兵)(错别字不给分,2分)
(4)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不同结果,你得出什么结论?(2分)
(5)通过以上战役的分析,结合你对战争的了解,说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2分)答:骄兵必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答:采取正确的战术战略;人和(或人心所向,团结一心)
(言之有理即可 写出一点一分,共2分)
1、诗中的“老臣”指谁?2、这位“老臣”辅佐了哪两位皇帝?3、诗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10、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刘禅;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诗的作者是谁?
②他的“壮心”是什么?
③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
④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曹操 统一全国 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局面。 他能统一北方,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优势,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在军事上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歌谣200年曹袁官渡战 统一北方基础奠208年赤壁起战火 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 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 230年卫温去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