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
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
3.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层次目标:会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包括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事件分类.
教学难点: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做过抛硬币的游戏吗?抛硬币一定会正面朝上吗?
如果掷一枚骰子,一定会六点朝上吗?
除此之外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类似的事件吗?
是不是所有事件的结果都无法确定?(引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1、根据实际情景,讲解概念
在数学中,
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书中合作学习
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①在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低于0 0c时,水结成冰。
②老师刚才在操场上100米跑了5秒。
③据天气预报,温州明天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
④朱启南射击一次,命中10环。
⑤牛奶放空气中1小时,牛奶中细菌数增大。
⑥在我们班级里,总共39个人,有两个人是同月出生的。
3、畅所欲言
你还能举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例子吗?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书中做一做
①小红看到蚂蚁在搬家,判断说:“天就要下雨了”,在小红看来,天就要下雨是什么事件?
2 小聪的弟弟还没有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他想以长度为10cm,20cm,40cm的小木条为边围成一个三角形,小聪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在小聪看来,以长度为10cm,20cm,40cm的小木条为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是什么事件?
3 吴帆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少不了一句话:“路上小心点,注意交通安全,不要被来往的车辆碰着。”为此吴帆每天很烦,心想:温州市有700多万人口,每天交通事故也就那么几起,这样的事件轮到我是不可能的,大家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从今天所学的知识看,应该是什么事件?
4.故事明理:(见课件)
四.例题讲解:
关键要学会用统计方法(列表或树状图)写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例一:在一个箱子里放有1个白球和1个黄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
(1)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摸一球,在表格中记录下来。
(2)然后再将球放回盒子里,再摸出一个来,也记录下来
(3)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 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黑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摸出一个球,是白球或者是黄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
② 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它们属于哪一类事件?
③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试一试
设计活动: 在原来的小组上,每组提供5个黄球,5个白球,这10个球除颜色不同外,
其余完全相同,请设计一个摸球游戏。
①摸到的一定是黄球
②摸到的一定不是黄球
③任意摸出两个球,一定是
一个黄球,一个白球
④任意摸出三个球可能是两个
黄球,一个白球。
五、梳理知识,总结收获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2、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六、布置作业
1、基础题:作业题1、2、3、作业本3、1(1) (2) (3)
选做题:作业题4 作业本3、1(4)(5)(6)
2、预习下一节。
教后反思:在用树状图分析事件的可能性时如例题先后学生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