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08:02:37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标题一:请输入文本
……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一代天骄,成吉
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 春·雪
请问:这里的秦皇汉武分别指谁?
秦始皇
汉武帝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都 城
公元前202年
汉高祖 刘邦
长安
(西)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9年)
东汉(25年 — 220年)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东汉
⊙ 长安
⊙ 洛阳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荒凉、萧条 贫困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原因:秦的暴政和
长期战乱造成的。
汉高祖刘邦
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刘恒
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
强征40万民夫修筑长城
① 减轻农民的 、
和 ,
注重发展 生产;
X
X
X
③ 提倡 ,并以身作则
徭役
兵役
赋税
节俭
农业
吸取秦亡的教训
④重视“ ”。
以德化民
②奖励耕作,劝诫农桑
休养生息政策
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
汉文帝霸陵
秦陵兵马俑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
意义(作用):
使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库充裕,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为“大一统”的局面奠定物质基础。
材料一:“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材料二:“都鄙廪庾(linyu)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 食货志》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汉朝第五代皇帝。景帝之子,十六岁即皇帝位,庙号世宗,在位五十四年。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
汉武帝时西汉达到鼎盛。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大帝
康熙61
乾隆60
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实现大一统?
雄才大略
文景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善于用人
文景之治奠定
了物质基础
汉武帝雄才大略
善于用人
大一统是指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
他面临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状况一:P68
倒数第二段
状况一:P68
倒数第一段
汉高祖刘邦
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
直接归中央管辖的郡县
诸侯国统治的地区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郡国并行制
汉景帝
“诛晁错,清君侧”
的七国之乱
削藩策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西汉的诸侯国势力真的很大,汉武帝该怎么办呢?真伤脑筋啊!
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你会劝汉武帝怎么做?
1、政治上:
中央
诸侯
中央
诸侯
推恩令
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由嫡长子继位外,还得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封给其他子弟为侯。)
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还找借口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中央
主父偃
资料二: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
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
董仲舒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
道家
韩非子
法家
董仲舒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
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比较辩别
请你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提示:从目的、方式、结果方面分析)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1、原 因:
文景之治后的经济繁荣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 施
3、意 义:
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太学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的大一统
1、政治:
2、思想:
3、经济:
4、军事:
5、外交:
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建立较小的侯国(主父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治理黄河、统一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13课)
大规模的反击匈奴(14课)
张骞出使西域(15课)
三、东汉的统治
公元___年,西汉灭亡。
9
1、东汉的建立
公元9年,外戚王莽代汉建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农民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王莽共在位16年,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
三、东汉的统治
公元___年,西汉灭亡。公元___年,____称帝, 定都___,史称____。 刘秀就是______。
9
刘秀
洛阳
东汉
光武帝
1、东汉的建立
“光武中兴”
25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2、外戚宦官专权
政治黑暗
统治腐朽
课堂小结
文景之治
汉武帝大一统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公元25年
西 汉
东 汉
削弱诸侯国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时间、地点
外戚宦官专权
前提
公元220年
1、辨识图:
西汉
东汉
西汉
东汉
西汉
东汉
前202-220年
前202-220年
前202-9年
25-220年
下列表示西汉与东汉关系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1)汉武帝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
(2)董仲舒建议汉高祖,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
(3)汉文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
辨别真伪
X
X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3.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③汉景帝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5、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6、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
7、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在下面哪个皇帝在位时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秦始皇
四.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
汉武帝
功劳:
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
2.建立我国一整套封建专制集权制度
经济上:1.统一度量衡
2.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1.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
2.派兵攻打越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秦始皇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
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