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2 21: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一、 本课内容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之第18课,主要包括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历史时期。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 材 分 析二、 本课重点、难点 1、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2、难点:
(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2)如何看待三国鼎立的局面 1、学生已在文学、影视题材中接触过三国历史的素材。因此,教材中有不少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
2、七年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不强,很难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把握,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也难以形成清晰的概念。
3、在我校的校本课程中,学生已对汉代历史有所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 情 分 析知识与能力
学生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简要经过,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简要评价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正确看待三国鼎立局面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尤其是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正确区分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的区别;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学习,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学生认识到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教 学 目 标情境教学法(导入和赤壁之战 )
自主学习法(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
合作探究法(评价曹操)
课堂辩论法(怎样看待三国鼎立的局面)教 法 学 法导入新课教 学 过 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历史小故事]选取其中一幅图片,讲讲历史故事(不超过3分钟)讲

事煮酒论英雄学习新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袁绍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曹操袁绍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袁 绍10万大军 曹 操3-4万军队 曹操
以少胜多 200年 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长期混战2、时间:200年3、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5、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一、官渡之战曹操赤脚迎许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主探究] 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有哪些?官渡之战后形势图1、时间:208年2、交战双方:孙刘联军VS曹操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4、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赤壁之战视频二、赤壁之战火烧赤壁诸葛亮舌战群儒[自主探究] 实力强大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 粉目,在脸白脸细眉长谱中,白色象征阴险疑诈。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
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
个案要翻。
——毛泽东[七嘴八舌]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曹操?曹操是个“民族英雄” --郭沫若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1、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评价
2、要一分为二、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3、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看他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三、三国鼎立的形成[自己动手]看,我们的作品!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判断对与错]
对的用T表示,错的用F表示
1、曹操建立魏国所以是三国时期的人
2、222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3、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蜀后属吴FTF[课堂辩论]有人说,秦汉开创了我国统一的局面,所以三国鼎立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也有人说,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睢,我 们的观点![老师的观点]
一方面: 三国时期,仍有战乱,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一方面:
1、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在战争中占有优势,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经济、稳固统治,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结论: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着生机的时代。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曹魏重视农耕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袁绍曹操孙刘联军官渡之战(200年)赤壁之战(208年)魏蜀吴西晋统一总结新课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1 .“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2.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 .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 .天气环境使曹军失败
3 .“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
A .蜀国 B .魏国 C .吴国 D .西晋 巩固练习dda阅读下列材料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1)材料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材料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课堂所获]
1、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课堂辩论,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2、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上理清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脉络。
3、通过学习,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方法。
[有待深入]
1、三国鼎立一课是大家所熟知的内容,如何做到教学的推陈出新,需进一步探讨。
2、如何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提高其人文素养,需作进一步研究。教 学 反 思感谢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