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3 19: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粽子引入屈原,提问屈原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战国时期)那么大家想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哪些名人,发生了哪些故事吗?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
板书: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教学目标
教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30页,参照以上的教学目标预习课文,完成手中导学案的预习部分。(2分钟)
教师: 好了,不知道同学们在预习课本时有没有发现本课当中有许多成语典故?
学生:有
教师:现在布置给大家几个任务:首先,在课本当中找一找相关的成语典故。给两分钟时间。(2分钟)
学生活动
展示:成语故事会
教师:好了,时间到了现在比一比,哪个组找的又快又多。(2分钟)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棒,找到这么多成语,现在我们选取课本当中出现的几个,烽火戏诸侯,尊王攘夷,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那有没有同学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把这几个成语排列起来呢?
学生排序,老师指导。(2分钟)
教师:好的,非常不错。那我们就先从烽火戏诸侯讲起,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讲解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呢?
学生举手发言(1分钟)
教师:非常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结果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落到灭国的地步。
西周灭亡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室王族平王迁都洛,历史称这个周朝为“东周”。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
展示: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展示:东西周实力对照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力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千里 14万以上 众多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600里 几千 所剩无几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教师:从这个表格当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东周的势力远不如西周了。西周时期诸侯服从天子的命令,而东周时期诸侯们还服从周天子的管理吗?
学生:不服从
教师:对,不仅不服从,还在互相争战,那么他们在争什么呢?
学生:争当霸主之位
展示:春秋争霸(争霸放大)
教师:这也是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教师:那么春秋时期第一任霸主是哪位呢?
学生:齐桓公
板书 1、齐桓公称霸
教师:课本当中还重点提到了春秋时期另外一个霸主,是谁呢?
学生:晋文公
板书:2、晋文公争霸
教师:这两位都是历史上的成功人士,现在请两位同学来扮演他们的角色,大家来充当记者,咱们今天就来开个记者会,来采访一下他们的成功秘诀,杜绝问私人隐私哦!
学生活动
展示:齐桓公的霸主之路
①自然条件——盛产渔盐,经济富裕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富国)
② 人才强国——管仲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强兵)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由学生提问何为“尊王攘夷”其他学生回答)
晋文公的霸主之路
整顿内政
晋文公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教师:这些同学都非常棒,通过刚才的采访,大家来说一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起来有什么共同原因呢?
学生:顺应时代改革
过渡:到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国力量非常强大,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这实际上就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晋国和在公元前七世纪后期与楚国在城濮展开大战,晋军大胜,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展示:齐国称霸方式:召开诸侯会盟 晋国称霸方式:城濮大战
教师:在城濮之战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
学生:退避三舍!
教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说退避三舍的来历呢?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教师:春秋未年,南方的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卧薪尝胆
教师:哪一个同学能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卧薪尝胆”介绍越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动脑筋: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影响?
学生:。。。。。。。。
过渡: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周王几乎被遗忘,“尊王”的时代已过去。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了。
出示:战国形势图
二、战国七雄——七雄并立 (前475~前221年)
1、战国的形成:
提问: 春秋五霸怎么又多出来两个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
展示: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似一耳朵――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早强盛起来的国家,在战国初期的近百年间,周边的秦、齐、楚没有不败在魏国旗下。但到了战国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什么事件使魏国元气大伤?
学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教师:齐国在两次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关键在于齐国采用了什么战术?
学生:。。。。。。。。
展示卡片:围魏救赵、减灶计
过渡,战国末期,通过商鞅变法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板书 2、 长平之战
教师:说到长平之战,这其中又有一个典故。
学生举手发言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道理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教师:在这场战役中,赵国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此后赵国力量严重削弱。
教师:同学们学习春秋战国一课后,能否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
教师:战争
教师:那么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
教师: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展示:春秋战国时间轴
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社会主要特点是战乱纷争。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趋向于统一。
作业布置:在稿纸上写出本课所学的重大事件,并以你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