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说课)[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说课)[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05-07 08: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说课稿
1、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应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和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了因式分解知识,且已掌握了用何种方法对一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此安排了这一节内容,不仅给以前的因式分解内容起了承上的作用,而且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约分、通分)、解方程等内容作好了铺垫。教材这样安排既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又考虑到了后继作用,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这一节内容在本章中比较重要,通过本堂课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广概括能力及培养辩证的思维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以及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在整除的情况下,会应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相除。
②会应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③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新旧知识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体验数学问题中的矛盾转化思想。
③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从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和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应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这样确定的目的是:考虑到初一学生虽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因而在教学中将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及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动地发展个性特长,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引探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愉悦的学习状态,对探究新知具有新鲜感,使学生知识逐渐过手,以达到掌握运用知识的目的。
2、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除采用常规教学手段之外,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抽象、操作与思考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根据同学们前面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14x+49 (2)-xy+2x2y–x3y (3)3m3n-12mn3 (4)4a2-25
(教师收起四位学生的答案,用投影显示,根据学生的练习,及时分析、评价。)
2、提出问题:怎样计算(2ab2-8a2b)÷(4a-b)
[设计意图]通过用练习引入,也就是对因式分解的提取公因式和公式法进行了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旧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为下面解决多项式除法运算作铺垫,从而也就引出了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运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
[例1]计算:(1)(2ab2-8a2b)÷(4a-b) (2)(4x2-9)÷(3-2x)
对于(1)也就是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从旁作这样的启发:观察2ab2-8a2b能否进行因式分解,其中是否含有一个因式与4a-b有关系。教师在启发时要突出这样的思想方法:通过因式分解并运用换元的思想,转化为单项式相除。如(2ab -8a b)÷(4a–b)=-2ab(4a-b)÷(4a-b)=-2ab,然后叫学生回答,教师再板书。利用上面的数学解题思路,再让学生尝试计算(2),由教师板书,最后由学生总结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为了突出本堂课的重点,使学生能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进行多项式的除法运算,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答案,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中,从而让我们知道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的除法运算的一般步骤是先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
[课堂练习1]计算下列三式(教材P148-1)
(1)(a2-4)÷(a+2) (2)(x2+2xy+y2)÷(x+y) (3)[(a-b)2+2(b-a)]÷(a-b)
(叫三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此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合作学习
(1)讨论下列问题:
若A·B=0,下面两个结论对吗?
①A和B同时都为零,即A=0且B=0
②A和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即A=0或B=0
以四人为一组讨论,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讲自己的想法及解题步骤,然后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运用因式分解的实际运用作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再一次提出问题:你能用上面的结论解方程(2x+3)(2x-3)=0吗?(叫学生回答并讲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以上问题讨论的结果,并为下面解方程作铺垫。
3、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
[例2]解下列方程
(1)2x2+x=0 (2)(2x-1)2=(x+2)2
<1>由教师讲解并板书;<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再由教师作讲解,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解题的一般步骤:①移项,使方程一边变为零;②等式左边因式分解;③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教师作说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当方程的根多于一个时,常用带足标的字母表示,如x1,x2
等。
[设计意图]为了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突破难点,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如何运用因式分解法解简单的方程。
[课堂练习2]解下列方程:(教材P148-2)
(1)x2-2x=0 (2)4x2=(x-1)2
(叫两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同桌交换批改,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掌握情况。
(三)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1、计算:
(1)(6ab3-8a3b)÷(3b2-4a2)
(2)[(2m-1)2-(3m-1)2]÷(5m-2)
2、解下列方程:
(1)4x2-25=0 (2)2x2=10x
(全体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收起四位学生答案,用投影显示,及时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练习,进一部巩固学生在本堂课中所学的两个新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认识,力求创新
1、解方程:(x2+4) -16x2=0
2、已知a、b、c为三解形的三边,试判断a2-2ab+b2-c2是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
(前后同学可以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辅导,最后由教师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以上两个问题是属于知识的延伸,旨在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达到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五)梳理知识,总结收获
先由学生谈一谈本堂课主要收获,然后再师生共同补充完成(投影显示知识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从方法、情感的角度加深对本节课的印象,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1、作业本6.4
2、教材P148作业题A组和B组(自选)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落实教学目标。
附板书设计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
例1课堂练习1 例2课堂练习2
[设计意图]使本节内容知识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基础知识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小组内的互相讨论合作学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从而使新知识得到最及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要求。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