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
【基础练习】
1.如图是猎豹追捕羚羊的画面,这两个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种现象称为( )
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 C.协同进化 D.独立进化
2.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以上实例能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昆虫在斗争中占优势
C.天敌在斗争中占优势 D.双方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3.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括( )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以上都对
4.下列关于生物协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进化速度是相同的
B.所有新物种的诞生是同时的
C.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所有生物的进化都是同步进行的
5.下列关于生物协同进化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 B.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基因库
C.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D.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6.协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细长花距的兰花和有细长的吸管似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B. 猎豹与羚羊的“军备竞赛”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协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能力提升】
7.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被捕食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
8.下列现象不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
A.一群长颈鹿相互争夺高处的树叶,最终脖子都变得发达
B.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
C.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矩的兰花传粉
D.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9.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虫媒花与传粉昆虫相适应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10.现实生活中,人类越来越多地影响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B.家养动物的变异多,但没有形成新物种,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C.人类活动将野生生物栖息地“片段化”可以加快生物进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D.农业中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属于协同进化
(多选题)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
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
D.协同进化的生物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此协同进化不能形成新的物种
(多选题)12.下列有关变异、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即伴随着种群的进化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
(多选题)13.下列现象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
A.一群长颈鹿相互争夺高处的树叶,最终脖子都变得发达
B.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
C.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距的兰花传粉
D.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多选题)14.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特征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影响了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的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生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B.祖先蛾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并不存在生殖隔离 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对于协同进化,可以理解为一种进化机制,不同物种相互影响共同演化,这种进化机制对生物演化有重要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进化结果,因为我们所谈到的协同进化实例体现的是一种协同的关系,从这些实例中归纳出了协同进化理论。有学者认为,协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
(1)协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在帕米尔高原,因低温导致植物A(2N=20)变成了植物B(4N=40),植物A和B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多样性。
(2)为研究捕食者在协同进化中的作用,生态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以下数据:
引入捕食者之前 适当引入捕食者10年之后
生物有机物的量[kJ/(hm2·n)] 15108 14829
物种的种类数 425 451
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的种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__________的物种,避免出现__________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科学家把此现象称作“收割理论”。
(3)据调查,蝙蝠有超强的防御能力,能与数千种病毒长期共存,请用协同进化观点分析、推测:现存蝙蝠身上病毒的毒性__________(填“较弱”,“中等”或“较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协同进化。故选C。
2.答案:D
解析:A、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错误;
B、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错误;
C、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
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根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可知,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选:D。
4.答案:C
解析:生物的进化是在漫长年代中逐步进行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不可能是同步进行的。所谓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5.答案:D
解析: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协同进化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故选D。
6.答案:D
解析:协同进 化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7.答案:C
解析:
8.答案:A
解析: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一群长颈鹿属于同一种生物,所以不属于共同进化,A错误;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B正确;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矩的兰花传粉,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C正确;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D正确。
9.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10.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人类对濒危动植物保护有可能会改变濒危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故可能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家养动物变异多,可能产生较多的新基因,能增加生物多样性,B错误;野生生物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同时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 C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农业生产中害虫在农药作用下,抗药性增强,属于协同进化,D正确。
11.答案:AB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A项正确;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C项正确;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D项错误。
12.答案:BCD
解析: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A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13.答案:BCD
解析: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一群长颈鹿属于同一物种,所以不属于协同进化,A错误;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属于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B正确;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距的兰花传粉,属于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C正确;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D正确。
14.答案:AD
解析:A、蛾与蝙蝠是捕食关系,由题意可知,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共同)进化,A正确;
B、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错误;
C、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不能产生后代,故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AD。
15.答案:(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 物种
(2)个体数量多 一种或少数几种
(3)中等 毒性较弱的病毒会被蝙蝠免疫系统淘汰,毒性过强的病毒已经随蝙蝠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的机会,只有毒性中等的、繁殖力强的病毒在与蝙蝠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下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