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29 17:2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测试反应快慢
【教材简析】
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本节课分为3个部分。第一是“聚焦”部分,通过翻拍手的游戏,熟悉人体的一些感觉器官并进行交流。第二是“探索”部分,重点开展“抓尺子”的游戏,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并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第二个活动是“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这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学生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反复训练能够提升反应速度。第三是“研讨”部分,这个环节讨论的话题也将是游戏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同时可以比较分析和判断。
【学情分析】
在学生平时生活中,常常会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其中有许多是考验人反应快慢的游戏,如“木头人”、“翻拍手”等,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抓尺子”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依然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过程中也要利用学生求胜心理,引导学生思考获胜的方法。此外,学生往往没有持续记录的习惯,这也为本节课的数据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故在游戏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记录的方法,养成持续记录的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到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简单的数据,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探究实践:亲自参与游戏,及时记录活动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
态度责任: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认识到反复训练能提升反应速度。
难点: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反应速度尺,班级记录单,黑色油性笔。
学生:1.反应速度尺(三人1条);2.活动记录表(见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提问: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翻拍手”的游戏,你们有玩过吗?
2.课件播放视频,学生了解游戏方法,教师提醒注意点。(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3.两人一组玩游戏,每人拍对方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
思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4.挑选2~4名学生说说自己获胜的次数以及在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5.掲题: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板书课题:测试反应快慢)
【设计意图】通过玩翻拍手游戏体验,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玩其它比较反应速度快慢游戏的兴趣。
二、玩“抓尺子”游戏(预设2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反应速度尺、活动记录表、班级记录单、黑色油性笔
(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1.为了测试大家的反应快慢,我们来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我们先闯第一关: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2.了解“抓尺子”游戏方法。
提问:“抓尺子”这个游戏怎么玩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了解游戏的玩法。
3.师生示范“抓尺子”游戏,并提醒学生看清楚游戏的规则。(课件同时出示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①一人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的上端,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②另一人伸出一只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手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③如果抓的人迅速将“尺子”抓住,即为成功。三人一组,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一)上。(接住画“√”,接不住画“×”)
4.小组活动,三人一组玩游戏,并做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两位学生玩“抓尺子”游戏,另外一位学生记录)
5.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组的游戏结果。(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部分小组游戏结果)
6.初步研讨分析学生抓住尺子次数差异的原因。
提问:大家看,在抓的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小朋友们抓住的次数都一样吗?有的次数多,有的次数少,说明什么呢?(小朋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7.小结:通过“抓住尺子”的游戏,看得出有些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而有些小朋友前几次抓住的比较少,后面几次抓住的就多了,我们都顺利通过了游戏的第一关。
(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1.过渡:我们全班有很多同学抓住的次数一样多,我们还能分辨出谁的反应更快吗?别急,接下去我们来闯第二关: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2.说明游戏规则:刚才我们所用的“反应速度尺”上面有刻度,大家看,如果你抓住“尺子”后,手的最上端处在某种颜色的区域,就记录该区域所对应的分值,如你抓住浅蓝色的区域,对应的数字是4,就记录4分(这要看尺子的实际情况)。然后把分数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二)上”。
3.让两位学生上台试玩游戏。
提问:玩这个游戏要注意哪些地方?
4.学生仍旧三人一组开始游戏。
5.挑选几名得分高(最好是全部抓住)的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游戏数据)
提问:得分越多说明什么?要使自己得分多,你是怎么做的?
6.根据刚才学生说明的“抓尺子”技巧,再玩一次游戏。游戏后想一想:是不是比第一次抓的分数多呢?
7.小结:我们采用了一定的技巧以后,不少同学第二次抓的得分多了,说明抓住尺子用的时间短,反应就快。恭喜大家又顺利闯过第二关了!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有递进层次的抓尺子游戏,引导学生能分析相关数据,明白在反复的训练中,人的反应速度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分析并提炼综合运用感官的方法(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记录表
1.分析游戏过程中用到的感觉器官。
提问:玩“抓尺子”游戏中,你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眼睛、脑、手等图片)
2.提炼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
提问:要得到更高的分数,你有什么“游戏小窍门”吗?
3.出示某同学的前后两次抓尺子得分记录表,思考:从这位小朋友的两次游戏得分看,有什么发现?并请这位学生谈谈前后两次抓尺子的感受。
4.小结:“抓尺子”的游戏中我们用到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不断反复地玩“抓尺子”游戏,我们的反应速度会慢慢地提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游戏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用以比较分析和判断。
四、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反应能力(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今天的“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用到了眼睛、耳朵、手以及大脑的相互配合,在生活中有许多运动,往往也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比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绳等(课件出示)这些运动,用到了那些感觉器官?
2.我们也知道,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的,但经过多次训练,我们的反应速度是可以逐渐提升的。课后每位同学选择一项运动,每天进行练习,记录相关数据(比如一分钟跳绳的次数等),看看几天后数据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的分析,明白开展有益运动,不但能增强我们的体质,还能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
五、板书设计
(
4.测试反应快慢
1
2
3
4
5
)
【疑难解答】
1.短时间训练很难看出反应速度变化怎么办?
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更多时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动作的熟练度。也可以让反应速度有提升的学生说说提高反应速度的“窍门”,让这些学生演示操作。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课后练习,在下一节上课前,开展同样的游戏,记录数据,并与前一节课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反应速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