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发现生长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由三个话题组成,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寻找从小到大生长发育的证据。第二部分是发现身高、体重、指甲、头发等身体的生长变化。这既是对前面4课内容以相对综合的方式汇报呈现,也是对第6课内容的铺垫。教师应让学生寻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发育痕迹,列举各种事实。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其中包括身高、体重、牙齿、力量等直接反映生长的方面,以及衣服、鞋子、用品等间接反映生长的方面。以此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识,同时也为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认识身体生长发育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体生长加以关注,知道自己的身体从出生到现在在不断生长,但意识是比较模糊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衣服、鞋子等物品中找到证据,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身高、体重以及牙齿、力量的变化也是身体生长变化的表现。学生既要回顾之前的身体发展变化,也要为今后的生长做出必要的准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与测量身高、体重、牙齿、衣物、鞋子等方面,认识到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同时发现身体的变化和生长有密切联系。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用比较的方法,发现生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探究实践: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
态度责任: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生长发育,关注生长过程中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发现并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
难点:尝试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衣服、体重与身高测量仪器或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3.“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记录表。
学生:1.活动手册(作业本);2.能够证明自己长大的照片、衣服、用具、生长记录表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课件、衣服、用具等。
1.游戏:教师出示运动员以及学生小时候的照片,猜猜他(她)是谁?
2.过渡:“为什么我们很难猜对?”
3.引出课题:“我们发现他们的身体在生长,在变化。”板书课题。
4.过渡:“你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变化吗?” “你现在的身体和以前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班中学生照片能让学生感到熟悉而亲切,拉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习内容的距离。回顾日常生活中身体的不同变化,提示生长信息,激发学生关心身体变化的兴趣。
二、探索身体发生的变化(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照片、衣服、体重与身高测量仪器(或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生长记录表。
1.教师提问:“你怎么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呢?”
2.学生根据照片、衣服、用具等物品寻找证据,进行全班交流。
3.探索身高和体重的变化:
(1)呈现教师课前准备的“从小到大的衣服(或照片)”。观察比较从小到大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2)提问:“为什么衣服会越来越大?”
(3)呈现“生长记录表”,建立衣服变化与身高、体重变化的联系。
(4)计算现在比刚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增加了多少?
(5)提问:“在我们不断生长过程中,只有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吗?”
(6)呈现“从小到大的照片”,聚焦语言、运动等能力的变化,认识到这些都与身体的生长变化存在一定的联系。
4.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生长变化吗?
(1)提问:“我们身体的这些变化,是隔一段时间生长变化?”“还是每天都在生长变化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出示指甲、头发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大概几天前剪了指甲?大概多久会剪一次头发?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指甲和头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比较,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由于身体的生长导致衣物、鞋子的变化。同时,计算现在和出生时身高、体重变化的数据,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我们的生长。讨论指甲、头发的生长时,更多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部分每天在发生变化,希望学生能够关注这些细微、持续的身体生长变化。
三、交流身体的生长表现(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记录表。
1.教师提问:“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组织学生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向全班介绍。
【设计意图】“我们的生长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师要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发现自己的生长变化,如:可以引导学生从身体力量、记忆力、反应速度、学习能力等不同方面提出,但要注意让学生用证据说话。
四、成长小故事(预设3分钟)
1.教师布置活动:回家听家长讲一个(或写一写)有关我们成长的小故事(对孩子成长的希望),下节课再讲给其他同学听。
2.出示“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记录表,调查长辈、哥哥、姐姐在12岁(六年级)时的身高和体重数据。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为第6课准备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依据地预测自己六年级时的身高、体重。这里的长辈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哥哥和姐姐可以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以是学校六年级的学长。
五、【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1.学生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数据如何获取?
(1)“出生时”体重和身高数据需要课前布置,让学生从家长处了解并提前记录到活动手册中。“现在”的身高体重数据可以让家长帮忙提前测量并记录,或根据最近的体检信息填写。
(2)若搜集自己“出生时”的数据存在困难,以及课堂上当场测量“现在”的数据时间来不及,可以使用书本上提示的新生儿和二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据。
2.男女长辈“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如何调查?
(1)男女长辈“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的调查,若存在困难,也可以转化为调查学校老师“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
(2)进行“大哥哥”、“大姐姐”,“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的调查前,需要教师提前联系对应班级的教师与学生准备数据,或从对应班级处获取学生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