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二单元《比较和测量》的第3课。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计量、比较得出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是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最后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长度(高度)可以用非标准的单位来计量。
(2)学会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去测量。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工具是不准确的,它会随操作人员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想要准确测量,必须统一标准,或借助标准工具进行测量,才能准确比较。
(3)认识自己手上的“一拃”,能用手作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4)学会准确测量的方法,反复测量求得更准确的答案。
【教学重点】
(1)认识拃并能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
(2)学会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工具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
【教学难点】
(1)确定方法再用拃测量课桌的高度。
(2)测量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带、固体胶、PPT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记号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课堂引入:
1、我们出游,遇到在棵大树,不用任何测量工具,你能大概测量这棵树有多粗吗?
2、你想知道课桌边有多长吗?数学老师有没有教过用工具测量?
3、不用工具,用我们的身体能不能测量课桌边的长度?想不想学习
让我们一起学习用身体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用拃来测量
1、在我们的手上,有很多可以用作测量工具的地方。人们常用“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你知道“拃”是怎样测量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图片出示“一拃”,让学生试着描述这个测量方法。
小结:从手的拇指尖到中指尖最长的距离,叫做“一拃”。
3、教师动作试题:
“拇指尖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拃。”判断正确还是错误?
4、教师示范:老师用“拃”测量一片黑板的宽度:边量边作标记。要求学生测量时也要这样标记,保证测量得更准确。
5、你能用“拃”来测量科学书的长边和课桌边的长度吗?
学生先预测,再试着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对测量结果的正确表述,如:3拃半,4拃多一点点,5拃少一点等
6、想一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纸条,怎样用它来帮助测量课桌的高度?
学生讨论:分小组汇报各小组的想法。
a.给纸条上以拃为单位标记上刻度,再用纸条去测量。
b.用纸条量出桌子的高度,再用“拃”来量。
c.用纸条量出桌子的高度,比出1拃,再折一折。
d.……
7、学生先预测,再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8、分析:为什么各组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a.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
b.测量时手张开的不一样。
c.取桌子的高度不准确,撕的不一样整齐。
d.标记的时候不准确。
e.不会用拃测量。
f.……
(二)讨论手上还有哪些测量方法?
学生讨论、汇报,并试测。
(三)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测量方法?
学生讨论、汇报,并试测。
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作业:(请家长辅导)
1、你的几拃恰好跟家长的几拃一样长?
2、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的?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一件家具的长度或高度。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一拃:从大拇指尖到中指尖最大的长度。
不准确、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