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三国鼎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27 08:37:01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8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袁绍
曹操
200年 官渡之战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乌巢
袁 绍
曹 操
曹 操
曹操统一北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赤壁
之战
曹军
赤壁之战 
二十万
五万
以少胜多
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08年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思 考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
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军中发生流行病,丧失战斗力
错误战术,链锁船,怕火
黄盖假装投降,火烧曹营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利用自然条件
孙刘联军士气高涨
当时曹操代表的北方经济不足以统一全国,他统一全国的时机尚未成熟。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
的不同结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或教训呢?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定都在哪里?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形势图
曹魏重视农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船只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鲁迅说: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1、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2、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曹操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历史的天空
识图题
三国知识问答
轻松闯三关
成语典故大盘点
1 、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 ( )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2、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轻松闯三关
找一找:
哪里错了?
识图题
说出所知道的三国相关成语,然后讲与本课有关的几个
过五关斩六将
羽扇纶巾
舌战群雄
鼎足三分
桃 园 三 结 义
步步为营
锦囊妙计
三顾茅庐
虚张声势
死心塌地
缓兵之计
乌合之众
初出茅庐
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周瑜打黄盖, ;
关公面前耍大刀, ;
刘备借荆州,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自量力
有借无还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 蜀 吴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三国鼎立
系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