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19 14: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学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1)北魏政权的建立、统一黄河流域;(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北朝的形成。21cnjy.com
2.根据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自主学习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1.北魏的建立和北方的统一(阅读书本114页,完成以下填空题)
4世纪后期,我国 地区的 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21·cn·jy·com
2.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阅读书本115页,完成以下填空题)
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 。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阅读书本115--116页,分别用三字词语来归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影响:
这些措施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大大促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北朝的出现:北魏后期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 。
三、合作探究
1.阅读116页的图片,请你归纳这些图片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北魏产生什么作用?)
2.为什么处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明帝”等。
四、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北
2.魏孝文帝要求鲜卑族采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 )
A.刘 B.元 C.贺 D.陆
3.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
A.迁都长安 B.独尊儒术 C.采用汉族的官制 D.奖励军功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学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C.完成统一大业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5.下列历史现象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的统一 B.北方的民族矛盾
C.北魏的衰败 D.北方的民族融合
(二)材料题
6.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孝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21教育网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提及中国古代哪次著名的改革?具体指哪一项改革措施?
(2)除材料的内容外,这次改革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3)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一)黄河流域、鲜卑、洛阳
(二)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
(三)北方的民族融合。
(四)北朝。
六、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措施: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
作用: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
2.因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有一条: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七、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5 CB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