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南北朝的对峙魏吴263年266年280年⑴什么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⑶三国中哪国最强哪国最弱?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⑷魏国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西晋的建立者、时间、都城?何时统一全国?赤壁之战①政治上: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基础②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为统一提供物质条件魏国、蜀国司马懿、司马炎、266年、洛阳、280年灭吴统一全国1、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动脑筋: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阅读史料:材料一:教材P108页第三自然段。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②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之乱耗竭西晋国力;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266年—316年)2、东晋的建立及与前秦朝的对峙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淝水之战背景:前秦意图统一南北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公元383年东晋——前秦东晋以少胜多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奠定南北对峙局面的基础(对北方;对南方)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①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
②前秦符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③战线过长。①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
②将领智足多谋,指挥得当。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最主要原因:南北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北齐西魏北周十六国北朝
南朝梁齐东晋西
晋北魏东魏宋陈二: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阅读史料: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2、材料二中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何时?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动脑筋:阅读教材P111-112页思考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有何表现和影响?自然条件的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北方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统治者重视农业是生产,兴修水利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中原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①战争破坏
②少数民族内迁,畜牧业有所扩展
③两汉时期的过度开垦导致环境恶化 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第二个时期
东晋十六国第三个时期
南朝西晋代魏和三国结束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西晋灭亡东晋的建立前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南朝政权的更迭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表现影响)本课小结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
A.北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3.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雨量充沛,气候较热 B.土地肥沃
C.人民勤劳 D.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 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同步练习CBDB6.前秦王符坚重用的汉人丞相是A.王莽?????? B.王猛?????? C.王导????? D.王敦
7.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B.西晋? 前秦???? B.东晋?? 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 前秦
8.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CB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
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DB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得到开发的地区在哪里?得到开发是在哪一时期?
江南;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
——摘自百度百科
(2)材料二反映的“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给江南地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增加那里的劳动人手。 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补充那里的劳动力。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
A.北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3.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雨量充沛,气候较热 B.土地肥沃
C.人民勤劳 D.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
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
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
6.前秦王符坚重用的汉人丞相是A.王莽?????? B.王猛?????? C.王导????? D.王敦
7.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B.西晋? 前秦???? B.东晋?? 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 前秦
8.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得到开发的地区在哪里?得到开发是在哪一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参考答案
一、CBDBC BDB
二、9.(1)江南;魏晋南北朝。
(2)给江南地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增加那里的劳动人手。
(3)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补充那里的劳动力。
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分析“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以及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
(2)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本课基本线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通过对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4.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5.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兴亡(280-316年)
2.内迁的各族
二、淝水之战
1.东晋建立
2.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3.淝水之战(383年)
4.南朝建立(宋齐梁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条件和原因:
2.表现:
3.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的灭亡、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巩固小结:
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布置作业:
各地指定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
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