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灿烂的古代文化灿烂的古代文化灿烂的古代文化灿烂的古代文化灿烂的古代文化一、文字的演变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汉字由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演变而来。商朝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乌龟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一、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一、文字的演变商周“金文” 商周青铜器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一、文字的演变一、文字的演变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一、文字的演变西周晚期,“大篆”字体出现。文字的发展战国时期,文字进一步发展变化。一、文字的演变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三、屈原和“钟鼓之乐”屈原和《离骚》 《离骚》是一种新体诗歌,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三、屈原和“钟鼓之乐”春秋战国的“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三、屈原和“钟鼓之乐”查阅资料思考:今天的端午节与屈原有什么关系?同步练习1.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4.“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春节 ABDA同步练习5.阅读右面材料:回答:
(1)诗的作者是何时代的?他写这句诗意思是什么?
时代:战国末期。
意思: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2)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相传端午节与这位作者有直接关系。今天作为传统节日的端午节全国放假,你怎样看待?
我认为端午节全国放假,一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选择题
1.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期工程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4.“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春节
二、非选择题
5.阅读右面材料:回答:
(1)诗的作者是何时代的?他写这句诗意思是什么?
(2)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相传端午节与这位作者有直接关系。今天作为传统节日的端午节全国放假,你怎样看待?
参考答案:
一、ABDA
二、5.(1)时代:战国末期。
意思: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2)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我认为端午节全国放假,一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4.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5.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
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教学过程]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
让学生找出我国先秦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归纳:古书记载,夏朝时期的某天发生了日食;商朝甲骨文里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周朝有关于日食(公元前776年)和彗星(公元前613年)的确切记载;等等。
2.历法:
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3.医学:名医扁鹊
(1)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2)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整合知识:
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
总结认识:
(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