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备课精品--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备课精品--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3 09:54:31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曲阜孔府曲阜孔府曲阜孔庙曲阜孔林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孔子学说与《论语》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牌位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二、思想家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被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主张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二、思想家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被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主张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三、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带来了人们思
   想的解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对象
   扩大,出现了一个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三、百家争鸣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三、百家争鸣战国时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孟子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三、百家争鸣战国时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实行法治三、百家争鸣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非子兵家代表人物:春秋晚期军事家孙武三、百家争鸣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墨子故里同步练习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春秋无义战 D.仁政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3.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乙 B.丙 C.甲、乙 D.甲、丙 BBA4.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5.以下几种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是( )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D.提出“仁”的学说 BC6.判断: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洽国,轻徭薄赋。( )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1)图三中的人物是谁?概括材料一中其思想的核心。
人物:孔子。思想核心:“仁”和“礼”。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从一家学说到治国的指导思想再到受到冲击。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认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最大地影响看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指导思想,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春秋无义战 D.仁政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3.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乙 B.丙 C.甲、乙 D.甲、丙
4.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5.以下几种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是( )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D.提出“仁”的学说
二、非选择题
6.判断: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洽国,轻徭薄赋。( √ )
7.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1)图三中的人物是谁?概括材料一中其思想的核心。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BBABC
二、5.(√)
6.(1)人物:孔子。思想核心:“仁”和“礼”。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从一家学说到治国的指导思想再到受到冲击。
(4)认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最大地影响看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指导思想,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第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础知识,并利用表格对知识进行识记、辨别和比较。
(2)组织学生讨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背景,使学生明白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促进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后世中国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4.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5.难点:各国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贡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 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二、讲授新课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 思想主张: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 教育成就: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 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
庄子
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四、作业:
各地指定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