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1、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有哪些?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什么?
2、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获得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把夏、商、西周文明称为青铜文明?
4、奴隶的悲惨生活表现在哪里?它与灿烂的青铜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自学提纲:一、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⑴鼎盛:⑵代表作品:司母戊鼎(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精品)⑶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广泛商朝司母戊鼎1.33米1.1米重832.84千克
每个熔化罐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熔化罐 。
这说明了什么?特点一:规模大一、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⑴ 发展过程:⑵代表作品:出现:
鼎盛:司母戊鼎、四羊方尊⑶特点:规模大原始社会末期商朝酒
器盛水器乐器铜镜鼓编钟爵尊杯食器兵 器农 具钺yuè 戈特点二:品种多鼎豆鬲lì 一、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⑴ 发展过程:⑵代表作品:出现:
鼎盛:司母戊鼎、四羊方尊⑶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原始社会末期商朝蕉叶形
纹理清晰四只大卷角羊羊的前腿特点三、工艺精美四羊方尊一、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⑴ 发展过程:⑵代表作品:出现:
鼎盛:司母戊鼎、四羊方尊⑶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原始社会末期商朝金童鸡青铜人头像青铜立人像“三星堆”文化与商周同期的成都平原青铜神树特点四:分布广泛一、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⑴ 发展过程:⑵代表作品:出现:
鼎盛:司母戊鼎、四羊方尊⑶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广泛原始社会末期商朝一、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2、陶瓷业:陶鼎(夏代)陶盉(hé)夏代几何纹瓿(bù ) 商代陶器白陶豆(商代)印文白陶罐(晚商)兽面纹白陶双系尊(商代)青褐釉瓷尊( 商代)原始瓷器带柄壶 (西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2、陶瓷业:3、玉器制造业: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玉戈(夏代)玉立人柄形器(商代)青玉跽坐人佩(商代)玉兽(商代)玉熊(商代)玉鸬鹚(西周)玉鹿(西周)商代玉凤玉兔西周玉鹿1、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有哪些?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什么?
2、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获得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把夏、商、西周文明称为青铜文明?
4、奴隶的悲惨生活表现在哪里?它与灿烂的青铜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自学提纲:一、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2、陶瓷业:3、玉器制造业: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青铜农具出现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2、畜牧业: 品种: 技术:工具:品种:方式:“五谷” 齐备选种、施肥和治虫害青铜农具已有了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建牲畜圈栏、牧场1、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有哪些?最有代表性的是什么?
2、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获得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把夏、商、西周文明称为青铜文明?
4、奴隶的悲惨生活表现在哪里?它与灿烂的青铜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自学提纲: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工具是什么?磨制石器夏商西周时期用的工具又是什么呢?青铜器夏商西周以后呢?铁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时期。
青铜文明——青铜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1、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有哪些?最有代表性的是什么?
2、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获得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把夏、商、西周文明称为青铜文明?
4、奴隶的悲惨生活表现在哪里?它与灿烂的青铜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自学提纲:苦力辛苦劳动,没有人身自由。三、奴隶的悲惨生活廉价商品三、奴隶的悲惨生活供品三、奴隶的悲惨生活殷墟武官村大墓殉葬品奴隶主死后,奴隶
被杀死或活埋。三、奴隶的悲惨生活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苦力:
·廉价商品:
·供品:
·殉葬品:奴隶制经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奴隶的辛勤劳动和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之上的灿烂的青铜文明与奴隶的悲惨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课堂练习
A部分:
时光穿梭:西周时期的一位奴隶主举办家庭宴会,你应邀参加,请简单描绘一下宴会的情景。
友情提示:所见、所闻、所食探究一: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还是倒退?我认为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不对!那时候多么黑暗,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夏商周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
当然,这种灿烂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认识到: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相关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
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
A.尧舜禹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大型青铜立人像
C.司母戊鼎 D.青铜神树 BCC4.三星堆文化位于( )
A.黄淮平原 B.渭河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5.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 D.铁器开始使用
6.《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7.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繁荣。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夏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B.西周时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C.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期已经有了
D.后代称这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DABA8.阅读下列两幅图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器物?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器物:图一是四羊方尊,图二是司母戊鼎。
特点:图一造型奇特,图二巨大。
(2)制作这两件器物都用什么材料?这两件器物的完美说明了什么?
材料:青铜器。说明了当时的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选择题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相关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
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
A.尧舜禹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大型青铜立人像 C.司母戊鼎 D.青铜神树
4.三星堆文化位于( )
A.黄淮平原 B.渭河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5.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 D.铁器开始使用
6.《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7.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繁荣。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夏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B.西周时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C.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期已经有了
D.后代称这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两幅图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器物?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2)制作这两件器物都用什么材料?这两件器物的完美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BCCDA BA
二、8.(1)器物:图一是四羊方尊,图二是司母戊鼎。特点:图一造型奇特,图二巨大。
(2)材料:青铜器。说明了当时的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
第5课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 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三星堆文化。
4.陶瓷业和玉器业的发展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
2.畜牧业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 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 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 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 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