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 9 课
①百家争鸣
A.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B.出现的原因:社会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急剧变化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意见,相互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C.主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②儒家学派:创始人孔 子
A.所处时代:春秋晚期;
B.评价: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C.思想成就:a.提出“仁”的学说;b.主张“爱人”,统治者“为政以德”;
D.教育成就: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b.提出“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教育理论;c.《论语》一书记载孔子言行。
E: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
③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A.所处时代:春秋晚期;
B.代表作品:《道德经》;
C.思想成就:a.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b.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c.主张以柔克刚;.
②儒家学派:孟子
A.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B.思想成就:a.反对一切战争;b.主张统治者“仁政”治国;c.主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观);
⑥兵家学派创始人:孙武
A.所处时代:春秋晚期;
B.代表作品:《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C.思想成就: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③道家学派:庄子
A.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B.思想成就: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④墨家创始人:墨子
A.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B.思想成就: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⑤法家学派:韩非
A.所处时代:战国末期;
B.思想成就:a.主张改革;b.提倡法治;c.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C.韩非法家学说对秦国影响最大,特别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一点;
中华文化的勃兴㈡思想成就
荀子的成就;儒家思想之比较
庄子成语
趣味 ;练习;小结;客运与探究1、2、3
动脑筋1
动脑筋2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猜一猜:
他是谁?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孔子生平
“人”:
“二”:
“仁”就是指一切美德。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
孔子[仁]的学说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你知道吗?
知识联系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文化成就
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
根据鲁国史书,编写了《春秋》
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孟子(战国)
反对战争
“仁政”学说
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民贵君轻
“养浩然之气”
荀子(战国)
“明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论”
礼法并施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老子、庄子和道家
老子(春秋)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庄子(战国)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墨子和墨家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韩非与法家
建立君主专制集权
改革法制
孙武、孙膑与兵家
强调战争规律
重视人的作用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①意思: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②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水滴古穿、绳锯木断、水表面上看来是柔弱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
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孙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孟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墨子
祸福相依、以柔克刚 韩非
兼爱、非攻 庄子
“仁政”治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改革法治”、中央集权
“知彼知己,不战不殆”
1.诸子百家中有哪些思想值得现代社会借鉴和利用?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
孔子的教育主张;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韩非的“法制”思想……
2.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男孩说的正确。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战国
荀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道家 老子 春秋
庄子 战国
法家 韩非 战国
兵家 孙武 春秋
孙膑 战国
填表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
老子 春秋末期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 战国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填表
简阳市金马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