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四十六天
战争结果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春秋战国都有哪些难以处理的问题?
1、连年战争2、国家动荡不安 3、人民死于战争
4、赋税增多5、人们逃避战争、苛政、兵役居无定所
6、大量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第九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孟子
韩非子
墨子
庄子
老子
孔子
孙武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目 录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二、思想家老子
三、百家争鸣
请你阅读课本46页-47页内容,请你当一个老师,你的学生分别是这几种身份:
政府工作人员、老师、学生。
1、想你的学生简要介绍一下孔子(生活年代、国家、所属学派、代表作)
2、政府官员,请你用孔子的方式教他怎么从政
3、一位教师,请你告诉他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参考绿色字部分)
4、一位学生,请你告诉他应该有怎么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参考动脑筋左侧材料)
活动一:学习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智慧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1)生活年代:
(2)学派:
(3)代表作:
(4)地位:
弟子整理《论语》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孔子简介:
1. “仁”的学说
2. 主张“爱人”
3. “为政以德”
大思想家
政治(思想)主张
大教育家
教育主张
1.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2. 因材施教、善于启发
3. 踏实态度、谦虚好学
4. 温故知新、注重复习
请你阅读课本47页“思想家老子”这一小题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介绍一下老子(生活年代、国家、所属学派、代表作)
2、老子认为应该怎么思考问题,可否举一个你听过的故事作为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老子的思想?
3、回答48页上面“动脑筋”的问题
(可以4人小讨论)
活动二:向思想家老子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
二、思想家老子
春秋晚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1、生活年代:
2、学派:
4、主张:
3、著作: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老子曾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早就掉了,可我柔软的舌头还在”
想一想: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
3、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呢?
1、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
2、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举例子:
古代:马陵之战的退兵减灶
生活中水滴石穿
请你阅读课本48-49页“百家争鸣”这一小题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近几年来,日本歪曲事实,否认历史,并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请根据你刚所学内容,思考:
1、墨家学派代表是谁?他会怎么对待日本?请说 明理由
2、儒家学派代表是谁?他又会采取什么办法?请说明理由
3、道家学派……
4、法家学派……
5、兵家学派……
活动三:用诸子百家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 “仁政”,爱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荀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子》
法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孙子兵法》
兵家学派创始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反对一切战争;实行 “仁政”,主张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最受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欢迎?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事物对立面”
知识回顾:“学而时习之”
1、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一诺千金
2、以柔克刚、难易不同、长短不一
3、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5、国家支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6、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7、国家提倡改革经济发展,以法治国
下列话语体现那个学派的主张?
4、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不要战争
8、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随地吐痰
我们应如何采取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来遏制这种不文明行为?
思 想 超 市
严格处罚
教育引导
自我觉悟
我认为
……
法家:
道家: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