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5 08:3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汉武帝朕要亲自治黄河,看它还决口不?王景是,臣遵旨。你去修河吧。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汉明帝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水利
2、农业
3、作物汉武帝时期的治理汉明帝时期的治理播种工具耕作技术耧车A.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B.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1)水稻(南方)(2)小麦(北方)(3)桑树 黄河中下游普遍种植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耧
车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优点是节省劳力。犁壁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1、丝织
2、冶铁(1)提花机(2)染色技术高(1)水排(2)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3)钢材的出现素纱禅衣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
墓中出土的素纱禅衣;它是由精制的罗
纹绢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得名
“素纱禅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重约49克,
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可谓薄如蝉翼,
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经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经济大一统
2、城市建筑(1)长安、洛阳规模宏大(2)专门的商业区“市”(1)掌握铸币权(2)盐铁官营抑制商人牟
取暴利,增
加国家财政
收入2.繁华的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特点:①规模宏大②人口众多③设施完备④市场独立什么叫“市”?思考: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 汉武帝治河,因为田蚡的田产 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他的田地就 没有水患之忧。
而汉武帝是因为有迷信思想,所以才听田蚡的话 。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理黄河?武帝开始为什么会听他的话?东市西市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起来?答: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东西很不方便。鸟有益鸟,有害鸟,捕杀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有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思考与探究总结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提醒
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汉武帝王景犁壁耧车二牛抬杠水稻小麦提花机水排铁制铸币权盐铁经营权长安洛阳桑麻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