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9 16: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欢迎各位专家、老师莅临指导!

感谢七(1)班同学配合!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授课教师:淮南七中 王璐历史名人馆历史名人馆孔子春秋晚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提出“仁”,
主张“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谦虚好学历史名人馆春秋晚期老子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道德经》道家学派
创始人历史名人馆墨子战国“兼爱”、
“非攻”墨家学派
创始人历史名人馆孟子战国反对一切战争,
用“仁政”治国;
使自然资源能够
持续利用战国时期
儒家代表人物历史名人馆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战国时期
道家代表人物历史名人馆韩非改革;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战国末期
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历史名人馆孙武《孙子兵法》春秋晚期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兵家鼻祖
杰出的军事家历史名人馆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儒家法家道家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2008北京奥运迎宾语      ——五句《论语》经典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本指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包含一切美德。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想一想  “仁”的主张在今天生活中还有指导作用吗?
“仁”:
孔子的主要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采用“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强调谦虚好学
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教育名言中,哪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或指导?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些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而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
为什么会出现众多学派和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大的社会变革促使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
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领域的大变化。议一议  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最易当时统治者所采纳接受?
1.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2.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 《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练一练BA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B C 假若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孙武、孟子、孔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你认为他们分别应当去应聘哪个栏目? 教育观察-----
法制园地-----
军事天地-----
自然与环境 ----- 孔子韩非孙武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