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2014年9月27日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习近平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1.政治主张:
2.教育思想:
3文化成就:
孔子的政治主张
结合视频,联系课本,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一、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1.政治主张: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和“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2.教育思想:
3文化成就:
“仁”
“爱”
苛政猛于虎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停的哭泣。
教育思想
阅读课文46页第三段,找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
2.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教育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
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
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
再做。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先进的教育方法。
问:通过材料,你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吗?
小故事:
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一、孔子
2.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教育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③学习态度: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学习方法:提倡“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名言
教育思想
文化成就
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儒家经典“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3.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里
论
语
残
页
一、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1.政治主张: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和“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②教育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③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④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3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
编写《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曲阜三孔
孔府
孔林
孔庙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个名人
牛顿
耶 稣
释迦牟尼
孔 子
爱因斯坦
马克思
亚里士多德
毛 泽 东
成吉思汗
……
(剑桥大学历史系)
Top5:
穆罕默德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
德国科隆孔庙
美国华岗大成馆
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
孔子问礼于老子图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7-48页,找出老子的思想主张。
二、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 思想:
事物是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
《道德经》书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 思想:
事物是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思想)
2、文化成就:
《道德经》
《道德经》书影
百家争鸣的含义
什么是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
开始于春秋,鼎盛于战国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儒家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古代对老师或者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尊称
老子
思想学派
道家
孙武
兵家
荀子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所代表的学派,阅读课文的相应内容,完成表格。
时 代
春 秋
战 国
学 派
代表人物
著作或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著作或主要观点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论语》“仁”“为政以德”、“因材施教”、谦虚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孟子
“春秋无义战”“仁政” “民贵君轻 ”可持续发展思想
墨子
“兼爱”、“非攻”
老子
《道德经》、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孟母与孟子
︱孟子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富贵了也不能过于奢侈享乐,要多去帮助别人;在贫困卑贱的生活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强权暴力的压迫也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请举例说明。
孔子:“仁”的学说,(以德治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人交往的原则:平等,尊重,友善、换位思考。)
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孟子:“仁政”(以德化民)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可持续发展战略)
墨子:“兼爱” 、“非攻”(构建和谐社会)
韩非子: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说明,铁农具的使用 和牛耕的推广何作用?(提示:可用材料的原话回答。)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铁农具
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的时代,社会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邹忌改革
申不害改革
李悝变法
公仲连改革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在春秋战国的动荡社会下,各国如何寻求出路?
变法图强
由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一大批没落贵族、文化官员流落民间,……文化学术向民间扩散,为私学兴起创造了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门派林立,著书立说,广招弟子,传道授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
材料三:
材料三反映的私学兴起的情况,所起到的直接作用是什么?(提示:可用材料的原话回答。)
储备了人才
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变革
人才准备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各国变法图强
私学的兴起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招揽人才,请你以当时某派学者的身份,给急需人才的国君写一封百字文的自荐信,阐述自己的学派观点。
孟子,儒家学派
“作为统治者,应该施政于民,民贵君轻啊!”
道家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经常到鱼缸去翻滚,鱼很快就死了。让鱼儿自由生长。
墨家学派,墨子
“我觉得对别人就像对自己一样,要尽量地帮助别人,而且不能进行不义的掠夺战争。”
韩非子,法家的代表人。
“哼,用‘爱’是不行的,我觉得就应该用严酷的刑罚来治理国家。”
兵家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例文:
XX国君:
你好。我是兵家学派(学派)的代表人孙膑(代表人)。
我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观点)只有对敌我双方以及与战争有关的各方面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才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最终取得胜利。(理由)这就是我的观点。
孙膑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招揽人才,请你以当时某派学者的身份,给急需人才的国君写一封百字文的自荐信,阐述自己的学派观点。
课堂测试
1. 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说不定,正是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创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B.乱世出英雄
C.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D.这些人出身卑微,想借此出人头地
B
A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谁的学说最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
A.孔子 B.韩非 C.老子 D.墨子
4.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5.某同学在活动课上说出下列观点,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B
B
A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张开嘴让弟子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想一想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
动脑筋: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
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3、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例能证明这一道理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祸相倚;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