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备课资源包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备课资源包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7 06:07:32

文档简介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D. 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2.下列语句出自《论语》的是( )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春秋无义战”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学术的繁荣 C. 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B.社会大变革 D. 频繁的争霸战争
4.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
A.墨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5.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6.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
A.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老子
7.以下几种主张,属于孟子的是( )
A.主张“兼爱”“非攻”
B.认为“民贵君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
C.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D.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苛政猛于虎 B.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以下各项,出自于韩非的是( )
A.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B.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C.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提出“仁”的学说
10.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哪家学说和商鞅的思想最相近( )
A.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法家
二、非选择题:
11.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图中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3)想一想,以上孔子的这三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12.某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难过。你认为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什么观点可以劝导他?并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C
B
A
B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D
二、非选择题:
11.(1)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
(2)“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3)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可联系自己实际谈一下)
12.用道家学派的观点。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某同学这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经过他的努力,成绩就会得到提高,不理想就会转化为理想。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2.“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这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方法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
3.主张以柔克刚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4.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家是( )
A.孔子 B.孙子 C.孙膑 D.韩非
5.下列哪些人物与孔子是同一学派的( )
①孟子②墨子③荀子④庄子⑤韩非: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⑤
6.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7.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评奖”(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8.在治理国家问题上观点相反的是( )
A.儒家和道家 B.儒家和法家 C.道家和法家 D.墨家和法家
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10.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持相反看法的是( )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庄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斧斤以时入山,材木不可胜用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什么意思?
(2)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他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12.在我们的校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不良的现象: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脚印、球印,崭新的课桌上刻下了一些乱糟糟的东西。请分别采用儒家、道家、法家的观点,就校风建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A
C
B
B
C
C
二、非选择题
11.(1)进山伐树要按时令,这样树木才能连续利用。
(2)孟子。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才能造福人类。
12.儒家观点:进行思想教育,让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建立好的校风,以后该怎样做,让同学们思想上有所改变。
道家思想:找这些同学谈心,让他们多学习学习周围的同学们。自我发觉错误、自我改正。这样,既不伤害同学自尊心,也有利校风建设。
法家思想:制定规章制度,使同学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否则给以处罚,使同学们改掉不良的行为。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填空题 :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______
2.孔子,名 ______,字______ ,春秋末年“______”和“______ ”治国。______ 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 教化人民,以“______ ______”两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______ ______” 4.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______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______
5.《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______ 家 ______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二、单项选择题:
1.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礼记》
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荀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主张“兼爱” “非攻”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墨子
5.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
A.施仁政于民 B.实行“法治” C. “道法自然” D. “兼爱”
三、简答题: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材料解析题: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阅读后,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哪一本书?是谁写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阅读后,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哪一部书?这部书记在了谁的言论?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这句话使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阅读后,请回答:
(1)这是谁的道德观念?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家学派出他之外,代表人物还有谁?
(3)他还有哪些主张和思想?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 ) A.商鞅? B.老子? C.孔子? D.屈原 2.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 A.因材施教?????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温故而知新???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2003年9月28日上午8时,纪念孔子诞辰2554年祭孔大典仪式在曲阜孔庙举行。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如果你想更深一步的了解孔子的思想,可以参看下列哪种古籍 (?? ) A.《诗经》???????? B. 《尚书》??? C. 《春秋》???????? D. 《论语》 5.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6.下列几种主张,哪种是孟子的思想? (?? )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反对“仁政”,提倡法制??????? C.主张“为政以德”????????????????????? D.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7.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8.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9.在治理国家时,强调“无为而治”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是谁的看法(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兼爱”、“非攻”???? B、“仁”??? C、民贵君轻?????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1999年宜昌市中考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3.(2000年黄石市初中毕业会考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的 学说????????? D.庄子主张“道法自然”
二、填表题:
14.完成下列表格:
?姓名
?学派
?著作
?思想
?
?
?
?仁政,民贵君轻
?
?
?《道德经》
?
?
?
?
?兼爱,非攻
?
?法家
?
?
三、材料分析题: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 他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回答: ①材料一是谁的观点?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联系当时的背景简评他的观点。
②材料二是谁的主张?他代表了哪家学派?这一观点是针对当时什么社会现状提出来的?
③目前,西方有很多政治家提出借鉴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来治理国家;随着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中国正朝着有序的法制社会的轨道前进。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你认为他们的学说有哪些值得借鉴?
四、问答题:
15.想想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6.有人认为在家庭教育中,采取道家无为(顺其自然)的方法更有利于少年儿童的成长。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7.结合你所学习的儒家、道家、法家观点 ,谈一谈如何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填空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 ”的活跃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
2.孔子,名 ,字 ,春秋末年 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 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 ”和“ ”两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 ”教化人民,以“ ”治国。
4.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 ”,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 多人,比较著名的有 人。
5.《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 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是 时期的军事家 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二、单项选择题:
1.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礼记》
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荀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墨子
5.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
A.施仁政于民
B.实行“法治”
C.“道法自然”
D.“兼爱”
三、填表题: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孔子
“民贵”“君轻”,仁政
《庄子》
法家
四、简答题: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五、识图题: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你怎样评价他?
3.简要说说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六、材料解析题: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阅读后,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哪一本书?是谁写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阅读后,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哪一部书?这部书记在了谁的言论?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这句话使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阅读后,请回答:
(1)这是谁的道德观念?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家学派出他之外,代表人物还有谁?
(3)他还有哪些主张和思想?
参考答案:
一、1.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2.丘 仲尼 鲁 儒家
3.仁 礼 德 礼
4.有教无类 三千 七十二 5.孙武 战国 孙膑
二、1.C 2.D 3.A 4.D 5.B
三、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孔子
《论语》
“仁”“礼”
儒家
孔子
《论语》
“仁”“礼”
孟子
《孟子》
“民贵”“君轻”,仁政
道家
庄子
《庄子》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社会上不同改革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五、1.孔子,春秋时期。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3.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他鼓励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六、1.(1)出自《孙子兵法》,孙武,春秋时期人。
(2)意思是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2.(1)出自《论语》,孔子。
(2)意思是说(在学习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态度)明。
(3)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认识。在学习时,来不得半点虚伪,态度要老实。只有端正了态度,才有可能求得知识的深化,不断提高。
3.(1)孟子,战国时期。
(2)儒家,荀子。
(3)孟子主张“实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他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