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
A西晋灭蜀B西晋灭吴C西晋代魏D少数民族的内迁
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
3、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B鲜卑C羯D氐
4、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 )
A14年B36年C50年D37年
5、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 )
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
6、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西晋衰落的原因是(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匈奴族的内迁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东吴B西晋C东晋D东汉
9、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司马懿和司马昭B司马昭和司马炎C司马炎和司马睿D司马炎和司马昭
10、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B鲜卑C氐D羌
1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东晋和北魏B东晋和前秦C西晋和前秦D西晋和北魏
12、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 )
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 )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1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于4世纪的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15、下列对淝水之战后的局面表述错误的是( )
A前秦统治迅速瓦解B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局面
C立即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16、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1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
18、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东晋南朝
19、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
A春秋、战国B三国、南朝C三国、两晋、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
20、下列王朝中,其统治与西晋最相似的是( )
A夏朝B 西周C秦朝 D西汉
2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
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
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
二、组合列举题:
22、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1)西晋建立和灭亡:
(2)“八王之乱”:
(3)东晋建立:
(4)氐族在建立前秦:
(5)淝水之战:
(6)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23、写出与下列历史事件相关的人物。
(1)西晋的建立者:
(2)西晋的第二代皇帝:
(3)东晋的建立者:
(4)发动淝水之战的前秦统治者:
(5)曾被前秦政权重用的汉人丞相:
(6)建立南朝中宋朝的大将:
24、写出与下列事件相关的地点。
(1)西晋的都城:
(2)东晋的都城:
25、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下列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三国时期结束的历史事件:
(2)西晋时皇族为争夺皇位所发动的叛乱:
(3)东晋与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所进行交战的战役:
三、材料解析题:
26、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一支在什么时间灭亡了西晋政权?
(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灭亡的时间,并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4)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分析有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实现了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羌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们。”
材料二:“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征服东晋如同疾风扫秋叶一样。”
请回答:(1)材料一应该是一位著名的在少数民族政权里任丞相的人说的话,他是谁?
(2)材料二应该是谁的话?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政权的统治者?
(3)材料二中说“四方基本平安”具体指的是什么?
(4)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位统治者有听材料一中人物的劝告吗?为讨伐东晋所发动的战役是什么? 结果如何?并分析出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28、识图题:
请回答:
(1)此图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
(3)在这次战役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语,你能说出此图是什么成语,你还能说出哪些?
(4)请再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三个战役的名称。
(5)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四、分析探究题:
30、我国现在的南方经济发达程度要强于北方,而五代以前我国一直是北方经济发达程度强于南方。开始发生这种变化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开发。请你回答: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具体都有哪些表现?请你举例说明。
(3)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BA 6~10:ACCCC
11~15:BDCBC 16~21:CBCCCD
二、组合列举题
22、266年、316年;西晋(晋惠帝时);317年;4世纪后期;383年;西晋末年
23、司马炎;晋惠帝;司马睿;苻坚;王猛;刘裕
24、洛阳;建康
25、西晋灭吴;“八王之乱”;淝水之战
三、材料解析题
26、(1)匈奴、鲜卑、羯、氐、羌(2)316年,匈奴。(3)建立:266年。灭亡:316年。原因三点见教材或复习题(4)氐族建立的前秦;鲜卑建立的北魏。
27、(1)王猛(2)苻坚、氐族,前秦(3)统一北方黄河流域。(4)没有。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原因(1)从前秦看:前秦军队内部不团结;指挥不当;苻坚狂妄自大,骄傲自满。(2)从东晋看:广大将士士气高昂,团结一心,指挥得当。
28、(1)淝水之战(2)383年,前秦,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3)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4)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5)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9、(1)司马迁描写的江南生产力发展很落后。《宋书》的江南非常富饶。(2)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而魏晋南朝时,江南逐渐得到了开发。
四、分析探究题:原因:(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2)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表现:(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2)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影响或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西晋完成南北统一的时间是( )
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17年
2 、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B、发生在公元3世纪
C、苻坚南征受到上下支持
D、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
3、西晋被哪个民族所灭?正确的是(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羌
4、前秦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
5、下列成语哪一个与肥水之战有关?(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一鸣惊人 D、风声鹤唳
6、下列哪一个是全国统一的王朝? (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南朝
7、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B、北方人南迁江南
C、江南土地肥 D、南方政局稳定
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以什么农作物为主?正确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高粱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二、非选择题:
11、简要说说江南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12、谈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及作用?
13、参考西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的经验,如果你现在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建设者,你认为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C
D
A
C
D
序号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B
二、非选择题:
11.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开垦为良田,稻田里使用绿肥,种植小麦。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12.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民族流动的趋向是: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13.解题关键结合事例,从劳动力、技术力量、以及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来发挥。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2、对淝水之战最恰当的描述是( )
A.民族之战 B.以少胜多的战役 C.兼并战争 D.反侵略战争
3、下面关于南朝经济发展最突出特点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围湖造田对后世影响深远 B.引进了农作物新品种 C.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D.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西晋时期能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 C.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 D.特权地主势力的衰落
5、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东晋建立 D.司马炎称帝
6、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北方政权力量弱小 C.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D.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7、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二、画图答题:
在右下图中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想一想,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意义。
三、阅读下列材料题: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回答:(1)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
(2)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答案
B
B
C
A
B
C
D
二、画图答题:
流动趋向如右图: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向中原
地区推进,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
迁移原因:北方战乱,江南社会秩序较安定,所以大量人民为躲避战乱,从北方逃往南方。
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材料题:
(1)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2)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3.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B.匈奴族C.氏族D.羌族4.以下组合选项中,属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马陵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6.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7.西晋时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五胡内迁和融合B.南方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开发。C.军阀割据集团在混战中衰落D.北方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和发展。
8.造成西晋统治短暂的直接原因是(???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C.统治集体内部争权夺利D.士族势力削弱中央集权9.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氐族B.羌族
C.羯族D.鲜卑族10.西晋与下列哪个王朝相似(??? )A.西汉B.东汉C.三国D.秦朝11.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对形势估计错误B.游牧民族不习水战C.军队战斗力不强D.攻打东晋不得人心12.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B.草木皆兵C.风声鹤唳D.破釜沉舟二、非单项选择题:
13.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阅读材料回答:①《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14.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15.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16.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参考答案:1.C2.C3.B4.B5.C6.B7.D8.C9.A10.D11.B12.D13.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14.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15.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氏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16.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
1.灭亡西晋的是( )
A.匈奴人 B.氐族人 C.乌孙人 D.大月氏人
2.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3.东晋的都城是(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4.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魏国 D.前秦
5.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6.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
①揭竿而起 ②风声鹤唳 ③破釜沉舟 ④草木皆兵 ⑤斩木为兵
⑥纸上谈兵 ⑦问鼎中原 ⑧退避三舍 ⑨投鞭断流
A.①⑦⑧ B.②④⑨ C.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⑧
7.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 )
A.建康 B.番禺 C.扬州 D.江州
10.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 ②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④发明了灌钢法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东汉到东晋,北方人口南迁出现了三次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4)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C 6.B 7.A 8.D 9.B 10.D
11.(1)东汉末年。原因:中原地区连年战争,许多人为躲避战争,迁移到南方。(2)西晋末年。原因:国家动荡,内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西晋灭亡后,各民族在北方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4)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良种。
12.(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3)①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②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