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触动中国人的神经 近几年来,中韩两国的民众就“非物质文化”在网络上颇起了些冲突。其中导火索之一,是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而激起中国民众轩然大波:端午节是咱们的啊,怎么能被韩国人抢去?一时之间,群情激昂,甚至要求国家文化部门上书联合国,正本清源。 其实这是个误会。韩国申请的项目,不是端午节,而是江陵端午祭,就是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于韩国江陵地区举行的一系列祭祀活动,包括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假面舞、农乐表演等。它虽脱胎于中国的端午节,实际上项目本身则是韩国自身的风俗习惯。 不过,对中国而言,有韩国此举刺激也并不是坏事。正是在韩国申请江陵端午祭的冲击中,让我们发现过去对自身文化保护的不足,进而奋力弥补。就在韩国开始申请的当年,湖南岳阳汨罗江也举行了盛大的端午节祭祀屈原活动。2009年,中国的“端午节”通过评审,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直担心“端午节被韩国人抢走”的同胞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一、文字战国甲骨文“金文”或者“铭文”大篆猜一猜,以下符号是什么意思?车衣人牛水日他的上下部是草,中间是太阳,表示日落草中,天黑了。这本是“莫”字最初的寓意莫----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 朝人刻写在 上的文字
主要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商----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龟甲和兽骨商 这块龟甲上卜辞内容是:卜一位地位极高的贵族外出打猎,能否遇到野猪、鹿等动物,以及能否将它们猎获。 金文
铭文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司母戊鼎上的铭文[商] 利簋上的铭文[西周]毛公鼎上的铭文[西周] 字数最多西周晚期,人们对各地的铭文进行了初步的统一,形成了大篆 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和帛上书写。 甲骨文金文 篆书 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特点: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代替,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由繁到简,由形象到抽象日夕有食月夕有食目前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文字记录二、天文有日食的记载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西周春秋9十五霜降三、历法夏朝开始有历法,所以,农历又叫夏历历法逐渐完备。
一年分十二个月,大小月之分,闰月二十四节气春分惊蛰雨水立春大寒小寒冬至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白露秋分寒露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关节气的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已经很先进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历法战国时期测定24节气。 扁鹊,名秦越人,春秋战
国时期名医。由于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公元前407—前310扁鹊望闻问切四、医学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 钟鼓之乐春秋战国时期你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吗?有什么纪念活动呢?
1.文学:
世界文化名人 ,是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他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即 。 代表作 。屈原《离骚》文学艺术的成就楚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是 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金文: 大篆: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天文
历法天文:商朝 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准确。历法夏朝:商朝:历法逐渐 ,一年分为12个月。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有 个节气。 商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夏历”完备24商医学:名医 总结出 四诊法,
一直被中医沿用。文学: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 抒情长诗 。音乐: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钟鼓乐器,其中以 最为珍贵。 扁鹊《离骚》钟 鼓 之 乐整套编钟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望闻问切2014年6月,在卡塔尔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不仅使参与申报的相关人员为之欢呼雀跃,广大网民也纷纷祝贺。
“申遗”之后,有一种现象让我们担心,那就是把申遗当做功利之举———抢救保护的兴趣远不如开发利用的兴趣高,其文化载体纯被当做吸引客源、发财致富的金字招牌。与其申遗成功,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成了变味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