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2 21: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北朝《乐府诗集》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因居于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而得名。
“鲜卑”作为族名最早出现于秦朝。 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的嘎仙洞遗址,它是鲜卑族拓拔部的发祥地。如果你是北魏的统治者,面对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你会怎么想、该怎么做呢? 胡床一、北方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
北魏的崛起和发展
起源:东北
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467年—499年)
登基(471年)
施政(490年)
去世(499年)北魏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孝文帝改革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467年—499年)
改革内容
迁都城 平城----洛阳平城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北魏平城遗址洛阳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467年—499年)
改革内容
迁都城
平城----洛阳
迁都目的
地处中原
历史悠久
自然条件好直接目的: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历史再现 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而洛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的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数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威胁我们的统治。孝文帝该如何应对呢?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洛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动脑筋穿越时空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一群南方的游客来到洛阳,看到洛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洛阳所见……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找一找: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467—499)
改革内容 迁都城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用汉制
学汉礼促进了民族融合试一试:以下分别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元




楼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试一试:以下分别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北朝理一理: 北周 改革内容 迁都城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联姻
用汉制
学汉礼促进了民族融合南北朝的并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对号入座想一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隋朝扬场 耕牛牧马牵羊穿越时空看北魏……穿越时空看北魏……穿越时空看北魏……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大多完成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多完成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龙门石窟的大佛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变得温和可亲,这是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文化的结果。穿越时空看北魏……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
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
崖。现存主要洞窟45
个,大小窟龛252个,
石雕造像51000余躯,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
代石窟群之一。主要
洞窟,大多完成于北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
前。佛像的形状一般
是厚唇、高鼻、长目、
宽肩,有雄健的气概,
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
的特征。穿越时空看北魏……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
历经东魏、西魏、北齐、
隋、唐、北宋诸朝,开凿
时间长达四百多年。据统
计,现存窟龛2300多个,
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
2800多块,佛塔70余座。
由于孝文帝迁都后,大力
推行汉化,此时的雕像一
改云冈时期的风格,服饰、
装饰,甚至人物体形面貌
等处,都带有明显的汉族
文化的特征。穿越时空看北魏……北方南方魏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穿越时空……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220---------------------------------------589)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江郎才尽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东山再起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中流砥柱 闻鸡起舞 黄粱一梦 穿越时空……花木兰 孔雀东南飞 梁祝
王羲之 顾恺之 祖冲之 陶渊明
淝水之战 北府兵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少林寺
《齐民要术》《说文解字》《文心雕龙》穿越时空……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DB比试比试你能做对吗CC议一议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