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说课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知道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出来的数据是无法相互比较的,使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的结果较为一致,也便于比较。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进行测量都是可以的,但是本节课想通过图片和学生亲身感受引导学生选择小立方体,所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因为小应方体的每一条边相等,更容易组合,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体测量带给比较公平与方便。本节课将以选择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抓住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如何准确测量,再到如何又准又快地测量,在活动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说学情
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测量的基本要求,知道可以用不同方式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学生已经能对测量形成的数奖据能否进行相互比较的问题,也能够做出判断。而且实际操作中学生发现数据要能够相互比较,需要用同一种物体进行测量,只有选择标准物测量产生的结果才能进行信息的交流。前面的学习中,对给出的几种材料,哪一种物体是作为标准物的最好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初步做出选径。本节学习,将会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讲行测量,产件的测量结果将具有重大意义——可比件,还便于表达和交流。同时,操作中也能间接感受到进制地存在。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 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感受图表对于分析数据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在测量过程中不断完善计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电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发标准物。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环节二、探索:测量桌面子和讲台的长度(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每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
1.预测桌面的长度
(1)提问: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我们的书桌大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呢?
(2)学生观察桌面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表格中。
2.制作组合立方体
(1)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
(此问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可提前问,减少组织教学的难度。)
可以将10个小立方体,用透明胶带粘贴成一组,然后测量,可以提高测量效率。
(2)学生演示制作组合立方体。
10个一组立方体,用透明胶连接起来。
师填写。
3.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
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
4.学生分小组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实验。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
(1)小立方体制作组合立方体时,每个小立方体要紧挨着,不能有缝隙;
(2)测量过程中要也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
(3)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5.汇总数据
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者汇报后由教
环节三、研讨:比较桌面与讲台的长度(预设15分钟)
1.收集数据研讨.
观察黑板上全班测量的讲台面的数据。
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
2.讲台的长度和课桌的长度,哪个更长一些?
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带来的意义,使得长度可以量化的比较。
3.总结
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时,可以更加简单、快捷地比较出被测物体的长短;还利用了十进制的方法进行计数。
环节四、拓展:用小方块测量其他物体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沙发的长度和餐桌的高度。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选择标准测量物:小立方体
八、教学反思
1.关于哪个工具测量更准确?每个班思维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班在上一节课分析数据的时候就已经能发现,单位越短越准确,第一环节进行很顺利。有的班在这节课讨论优缺点时因为这一点争执不休,我翻了一些资料都没能找到用一年级学生能听懂的话来解释这个。我在后续的班尝试引入“误差”这一概念,用两分钟在黑板上给学生展示了用小棒和小立方体产生的误差长度范围,顺利了许多。
2.指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数据记录:虽然强调了一根柱子读10,还是一些学生测得桌面长度是“3”。学生不是没听懂,写的时候就是写错……于是我让学生填完把自己的填的数据用完整句式表达一遍:我测得桌面长度为()个立方体。
3.表格记录指导(这节课相比上节课的表格简单很多,所以这里主要反思上节课):多行多列的表格学生很难精准把数据位置填对,所以我先演示了一组数据的填写。一年级学生大多没有“行”“列”的概念,第一节课即使我教了学生横看数看定位,还是有不少学生填错位置。因此我只好教学生先横着看“测量工具”,在心里给你选的这个测量工具画一条横线,再竖看“测量任务”画一条竖线,十字交叉的地方就是你要填的位置。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课堂练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