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课件5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课件5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7 20:59:08

文档简介

夏、商、西周的灭亡
一、选择题: 1.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对西周时分封制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受封者有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治理诸侯国 B.?密切了西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了对全国的统治 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D.?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 3.你认为在夏商西周时社会地位最低等的阶层是(? ) A.卿大夫?????????? B.士?????????? C.平民???????????? D.奴隶 4.《墨子》一书中写道:“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说明 (? ) ①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 ④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 A.祭祀与发展农业???????????????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打仗 6.下列阶层中,属于夏商西国家的统治阶层的有 ①天子??? ②诸侯???? ③卿大夫???? ④士????? ⑤平民???? ⑥奴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二、填空题: 7.夏商西周时期,中华大地上活动的主要少数民族有     、     、     、      等,对中央的统治构成极大的威胁。 8.周初共分封     国,其中同姓诸侯有     国,占据了富庶地区、战略重地和交通要冲。 9.西周实行依据       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以此为原则进行      。 三、填图题: 10.下图为“夏商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各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你知道当时各阶级阶层分别是哪些人吗?把每一等级的身份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四、动脑筋: 11.考古新发现----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里陪葬的人有300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夏商西周时的什么事实?
②你知道当时奴隶怎样的生活处境吗?
12.西周统治者是怎样统治国家和人民的?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样治理整个国家?
五、我看历史: 13.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祭祀,是把酒、牺牲、稻黍和玉帛等物品奉献给崇拜对象,以祈求神灵保佑、降福免灾的一种仪式。早期祭祀以祭拜天地和自然神灵为主。周朝发展成维护政治统治的、严密的宗庙祭祀制度。其中,祭祀社稷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祭祀祖先则成为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强化血亲意识和增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礼的原义是祭祀祖先、天神的仪典。西周初期,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问题: ①?你知道古代社会里是怎样规定尊卑等级身份的? ②?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礼仪规范?
③?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对于其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你想要说些什么?
夏、商、西周的灭亡
选择题:
1、分封制开始实施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
①交纳贡赋 ②交纳租赋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⑤治理诸侯国 ⑥朝觐与服役 ⑦保卫周王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⑦① C ①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④⑤⑥⑦ 
3、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不包括:( )
A 亲戚 B 功臣 C 前代贵族后裔 D 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4、下列属于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的是:( )
A 民 B 士 C 众 D 庶人
5、被驱使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符合以上条件的是:( )
A 诸侯 B 士 C 平民 D 奴隶
6、下列对奴隶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犯
B 他们毫无人身自由,但生命要得到保障
C 贵族强迫他们去做苦役,等他们有了钱就可以给自己赎身,摆脱可怕的生活
D 奴隶的身份不会世袭
7、“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人祭 B 人殉 C 牛祭 D 牛殉
8、有特权在触犯刑法后交纳一定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的人是:( )
A 农夫 B 工匠 C 奴隶 D 卿大夫
9、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
①分封制 ②军队 ③刑法 ④礼仪教化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
A 祭祀天地 B 祭祀祖先 C 祭祀社稷 D 祭祀神灵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分析: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原文大意:周朝分封了许多同姓子弟为诸侯,但是后代疏远了,诸侯之间象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就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
读了这两段材料后,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的政治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2. 材料分析:
材料一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里陪葬的人有300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什么事实?
②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奴隶怎样的生活处境?
三、简答题:
1、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清明节我们都要去扫墓,表达我们对先人的追思。现在请你去采访周围的长辈,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礼仪规范,将你所了解的礼仪规范和同学进行交流,议一议这些礼仪制度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子”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俗语,你知道为什么皇帝会更喜欢他的长子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C 6、A 7、A 8、D 9、B 10、B
二、材料分析题:
1.周王室施行分封制,打破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自然存在的状态,授土授民,用新的统治者取代了原有的氏族部落首领,加强了周王室对占领区的控制。但是,实施分封制最大的弊端就是:由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超过王室,大夫采邑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超过诸侯。诸侯强,就不可能听命于王室;大夫强就不可能听命于诸侯。这就造成了政治分裂、战乱频仍的局面。
现在我们实行中央领导下的行政区划制度,中央统一领导,稳固统治。
2.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人殉"和"人祭"。②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赤身裸体地在烈日下从事农业劳动。夜里,奴隶主用木枷把奴隶的双手锁起来。每次祭祀祖先,奴隶主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三、简答题:
1.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孔子的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孔子儒家的这套“仁学”理论虽不能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问题,但它作为一种建立在道德上的“律己”的道德要求,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准则,能使人们和谐相处无疑有其一定的意义。
2.提示:嫡长子继承制度。
夏、商、西周的灭亡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是在 ( )
A.黄帝时期 B.尧舜时期
C.禹统治时期 D.启统治时期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
A.群居生活的形成 B.氏族社会的开始
C.禅让制的实行 D.夏朝的建立
3.我国古代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是由 ( )
A.尧建立的 B.舜建立的
C.启建立的 D.禹建立的
4.夏朝共历时 ( )
A.六七千年 B.一百多年
C.四百多年D.五百多年
5.公元前l600年灭亡夏朝的商朝国王是( )
A.商汤 B.盘庚
C.夏启D.周武王
6.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占镐京,西周灭亡。这里的“镐京”是今天的 ( )
A.西周的都城 B.北方军事要塞
C.陕西西安西 D.河南开封
7.西周的建立者是 ( )
A.禹 B.汤
C.周文王 D.周武王
二、填空题:
8.约公元前 年, 建立夏朝,继承父位。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
9.公元前770年,是公元前 世纪。公元2009年处在 世纪。
10.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王”应是谁?“臣”包括哪些人?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对西周有什么作用?
12.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形态。图2—5—1是在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即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图2—5一l
请回答:
(1)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图2—5—1中宫殿的修建说明了什么问题?
(2)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
(3)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启继承禹位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他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如刘向《列女传》说他:“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笑之以为乐。”还说他“自比于日”,自夸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因此,百姓们才骂他:“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材料二:图2—5—2是根据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上以人为辇的图摹绘的。
图2—5—2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日”比喻的是谁?有何含义?
(2)“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什么意思?
(3)描述一下图2—5—2的具体情况。
(4)“日”的统治为什么会灭亡?
夏、商、西周的灭亡
一、?选择题: ⒈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是(  )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⒉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 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 A.禹        B.启       C.商汤        D.周文王 ⒋发明严酷刑罚“炮烙之刑”的暴君是(  ) A.夏桀       B.商纣      C.商汤     ?  D.周文王 ⒌商朝时盘庚把都城迁到了(  ) A.亳        B.镐京      C.洛邑     ?  D.殷 ⒍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   D.周文王 7.我国古代,在建筑物上使用瓦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8.周武王联合其它部落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 A.阳城       B.殷       C.牧野      D.镐京 二、填空题: 9.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首领    ,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建立商朝。 10.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后代又把商朝称为       。 11.    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一般把每十年称为一个     ,每一百年为一个      。我们中学生是      世纪的青少年。 三、连线题: 12.将下列朝代与相应的建立者、暴君连接起来 纣????????????????? 夏朝?????????????????? 汤 桀????????????????? 商朝?????????????????? 武王 周幽王????????????? 西周?????????????????? 禹
四、分析题: 13.农历(阴历)是我国古代人们的一大发明创造,它与农活紧密联系。你知道我们今天的农历是怎样来的吗?认真考查一下,告诉大家。
14.从夏亡商兴和商亡周兴的历史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5.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奴隶社会代替了人人平等的原始大同社会。有人据此说,这是历史的倒退。你是怎么认为的?
五、简答题: 16.材料:2002年9月15日下午5:30-6:30,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报道:美洲“卡拉尔文明”距今5000年前到公元前2600年,连续了一千年左右,但没有一点战争的遗存。据考古发现,“卡拉尔文明”主要是通过贸易-----与渔民贸易完成的(卡拉尔人是生活在沙漠绿洲的农民,他们用自己所产棉料织成渔网,同海边渔民进行贸易)。这一考古成就,使人类文明起源说又多了一种说法。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哪一种方式?根据你所学知识,知道人类文明起源 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
②?对于人类文明起源方式的多样性,你有何看法?
夏、商、西周的灭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2、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 )
A 公元21世纪 B 公元16世纪 C 公元前21世纪 D 公元前16世纪
3、被后代称作殷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将商朝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 商汤 B 武丁 C 盘庚 D 商纣
5、在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6、奠定西周建立的重要战争是:( )
A 阪泉之战 B 打败有扈氏 C 逐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7、被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都城灭亡的国家是:( )
A 东周 B 西周 C 商朝 D 夏朝
8、东周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771年 B 公元前771年 C 公元前772年 D 公元前770年
9、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社会生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的第一位统治者分别是启、汤、武王、平王。
B 夏朝筑有城堡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行政机构,所以它被看作是我国第一个国家。
C 商朝的地域和影响远远超过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D 西周的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10、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灭亡叙述正确的是:( )
A 统治不得民心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B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
C 商朝末年国王桀奢侈残暴,自比太阳,引起人民不满。
D 西周末代统治者周平王烽火戏诸侯,最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亡国。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分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
材料一讲的是哪一个时期?材料二讲的是哪一个时期?
这两个时期有什么不同?
2、问答题: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提示:解答时还要掌握两个概念的实质:禅让制——民主制度;世袭制——专制制度)
三、课堂延伸:
假如你是诸侯王,你愿意听从周王的号令么?如果不听从,是什么样的环境影响你的抉择?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C 6、D 7、B 8、D 9、A 10、A
材料分析题:
1.尧舜禹时期;夏朝时期;提示:天下为公,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2.[答案要点]禹的儿子启用武力继承了父亲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从此以后,世袭制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将近四千年
三、课堂延伸:
提示;愿意,因为自己有了封地,对封国有统治权力和权力等级,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果我的封地经济文化实力增强,人们安居乐业,我的政治地位必然要获得提高,所以我不听从,但可以“尊王攘夷”,开展对外活动,提高自己的大国地位。
课件36张PPT。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目录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探究活动课堂练习退出百家争鸣孔子下一页孔子简介下一页生活时代: (前551~前479)春秋晚期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思想精髓: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培养出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孔子故居下一页曲阜孔庙下一页孔子讲学图下一页孔子弟子颜回下一页孔子弟子冉求下一页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下一页《论语》书影下一页日本长崎孔庙大门下一页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下一页德国科隆孔庙下一页美国华岗大成馆返回老子像下一页老子简介下一页生活时代: (约前571~?)春秋晚期所属学派:道家(创始人)思想精髓: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张遵循自然规律,反对强做妄为。帛书《老子》下一页《老子》书影返回百家争鸣《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孙武、孙膑兵家《商君书》《韩非子》提倡法治、中央集权商鞅、韩非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墨子墨家《老子》《庄子》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老子、庄子道家《论语》《孟子》 《荀子》仁爱、仁政、“制天命而用之”孔子、孟 子、荀子儒家下一页墨子像下一页《墨子》书影下一页孟子像下一页《孟子》书影下一页荀子像下一页《荀子》书影下一页庄子像下一页《庄子》书影下一页韩非像下一页《韩非子》书影下一页孙武像下一页《孙子兵法》书影下一页孙膑返回探究活动返回活动主题: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活动课: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课堂练习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AB下一页课堂练习3.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
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伍子胥  D.庞涓 D返回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