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1 15: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新疆乌鲁木齐第十二中学 朱蕾汉代西域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报告内容:汉代西域考古与汉代丝绸之路
主讲人:刘庆柱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 点:新疆乌鲁木齐
时 间:2012年10月15日——10月18日玉门关阳关大月氏西域到底在哪里?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阳 关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招 贤 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思考:汉武帝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为什么汉武帝要攻打匈奴?出使西域的原因创设情境一:说一说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38年创设情境二:张骞出使西域古今对比图讨 论 说说张骞去西域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想想看张骞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向他学习?创设情境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取得了什么成果?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地理、风俗和民情。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设置
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对比秦汉两朝的疆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丝绸苜蓿锄头木笛小麦水稻陶器瓷器桃子生姜葡萄舞蹈石榴核桃蜜橘我游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北道南道今新疆地区—我也走走丝绸路 在马来西亚发掘出汉代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又说明什么问题呢?动 脑 筋海上丝绸之路孟加拉湾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 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丝绸之路的发现丝绸之路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与波斯萨珊王朝银币丝绸之路上出土的货币
丝绸之路开通后,产生
于印度的佛教也沿着这
条丝路传入我国。丝绸之路的文化讨 论 你认为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有何重要作用?活动过程: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得出结论 重点点出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中西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他的贯通足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从而成功突破难点。1、你知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吗?
2、班超不仅妥善经营西域,还积极发展外交,他派谁出使大秦?
3、我国同欧洲首次直接交往发生在何时?自学我也行班 超教学小结 张骞 通西域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西域都护(前60年) 丝绸之路 长安 西亚 河西走廊 欧洲 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招募 应,西域去寻 ;不辞辛劳 来回,踏出 留美名; 扣押阻前行,寻隙逃脱访各国;再往西,就是古代的西域;东西文明两路行,还有 丝路通;东汉又有 治,欧洲 遣使至;两汉所立千秋功,牢记新疆属中国。辖西域,互通有无关系密;玉门阳关武帝张骞大月氏匈奴两丝路西域都护海上班超大秦丝路放歌再回首:课后延伸,畅想未来 设计“畅想丝路未来”活动,由于丝绸之路沿途自然环境的恶化;供需关系的逆转;道路的漫长,又不能辅之以现代工具,综合原因造成丝绸之路的衰亡。作为内陆省份,怎样密切与各地的交往,丝绸之路作为贯通东西的古老商路,如何重新焕发生机? 新欧亚大陆桥课后延伸,畅想未来 现代的丝绸之路目标解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15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朝的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在中西方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有关史实。
3.熟悉丝绸之路;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古今张骞出使西域的对比,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提供史料、素材,使学生感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案说教学用具 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增强历史的直观感,使学生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1.联系法
2.归纳法
3.图表图示法1.阅读复述法
2.识图法
3.联系实际法学乐思德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