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1 16: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前551——前479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时代春秋晚期籍贯鲁国人(今山东)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1、孔子其人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弟子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孔子: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弟子2:弟子不明白。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孔子: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正所谓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此乃仁也。
弟子3: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
孔子: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大臣要有大臣的忠诚,长辈要有长辈的表率,晚辈有晚辈的顺从。这样人人循规蹈矩,岂不天下太平!
众弟子:弟子明白了。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材料二、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得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了,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材料三、春秋时期,晋灵公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一次因为熊掌没有炖烂,就把厨师杀掉,把尸体撞到筐子里让宫女拿去扔掉。孔子讲学图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政治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成就: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儒家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论


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德国科隆孔庙反 义 词大高快乐祸小矮福悲伤老
子《道德经》书影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问礼于老子图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私田开垦,冲击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
2、军事上:大规模军事战争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奴隶社会逐渐瓦解。
3、政治上: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封建社会初步建立。三教九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膑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儒家《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
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墨
子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
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兼并战争。他重
视科学技术和逻辑学的研究。对我国古代科
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 。后人把他与孔子的思想合称成为“孔孟之道”。《荀子》书影荀
子  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约前313
~前238),号卿,赵国人。曾游学于齐,三
任稷下学宫“祭酒”。批判地总结诸子学说,于
儒学中推崇孔学而指斥思孟学派。政治上主张
礼法兼用,王霸并行。批驳天命观念,否认鬼
神迷信之说。提出天人之分观点,论证阐述“制
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庄子》书影庄
子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世界的本原,认
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
鬼神帝,生天生地”,无为无形,可得而不可
见。又以为万物无时不变化推移,原因在于其
内部有两种力量互相作用。但又认为,事物之
间本质上无差别。要求人们安时处顺,逍遥自
得,顺应世俗,无为而治。为文汪洋恣肆,想
象丰富,善用寓言,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
漫主义色彩,颇有艺术价值。 《韩非子》书影韩

子  战国末思想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创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体系。其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哲学上
提出“道”与“理”相区别,主张循名实而定是
非,以参验言辞。注重对立面关系的研究,
首次制定“矛盾”范畴,概括事物之对立关系。
分历史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
诸阶段,提出历史进化观点,并以“人民众
而货财寡”说明社会动乱的原因。 《孫子兵法》孙
武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
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
人。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
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
被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
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
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
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
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
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
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学校、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