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6 12: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各家代表及其思想墨家—墨子 墨子
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圣人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仁政”治国,提出“春秋无义战” ,倡导“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
孟子儒家——孔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1.时期:
2.地位:
3.学派:
4.思想:
5.著作:
6.影响:
春秋晚期儒家学派(1)政治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教育上:?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老实的学习态度④ “温故而知新”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1.“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问:依据材料,孔子提出什么思想?提出“仁”的学说 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
而劳之;薄赋敛”。
问: 依据材料,孔子对“仁”做了哪些
具体的阐述?主张“爱人”, 爱惜民力阅读材料3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
问:依据材料,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阅读材料: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关于政治方面的思想:1.提出“仁者爱人”
2.提倡“为政以德”
3.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1.《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 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 以接受教育。”
问: 依据材料, 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
做的?阅读材料: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问:该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阅读材料:“因材施教”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
问:材料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学
习态度?阅读材料:老老实实,谦虚好学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问:材料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
学的学习方法?阅读材料:“温故而知新”孔子教育成就和思想:1 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 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思考问题
3 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4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亚圣”——孟子阅读材料,归纳思想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 也,敌国 ロ不相征也。”1.“春秋无义战”,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1.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4.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2.“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3.主张可持续利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民贵君轻”“亚圣”——孟子1.“春秋无义战”,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
2.“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可持续利用
4.“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道家—老庄
老子
庄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庄子,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著书《庄子》。思想家、政治家老子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一切事情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主张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主张以柔克刚《道德经》,又名《老子》思想家、哲学家
庄子思想:
1.“无为而治”——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2.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法家—韩非子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主张“改革”“法治” ,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兵家—孙武、孙膑兵圣 孙武
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创始人著有《孙子兵法》
孙武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到处游说讲学,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史称“百家争鸣”。治国论战关于治国的思想言论 儒家: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主张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
道家: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 ,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关于论战的思想言论儒家: 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 , 反对一切战争。
墨家: 墨子提出 “非攻” , 支持正义战争。
兵家: 孙膑提出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反对空谈仁义。 师生共勉: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子)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子)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有所作为>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吸收各家所长造福社会小结:孔子——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儒墨法道兵等各家百家争鸣出现出现 社会变革三、百家争鸣墨子战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孟子春秋晚期《孟子》?“春秋无义战”,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可持续利用④民贵君轻庄子战国《庄子》“无为而治”韩非战国末期《韩非子》孙武春秋晚期《孙子兵法》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孔子战国老子春秋晚期《论语》《道德经》《荀子》荀子战国”制天命而用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孙膑战国《孙膑兵法》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墨家创始人儒家创始人道家创始人兵家鼻祖阅读材料1.有一次,孔子在郑国与他的弟子们走散了。弟子们到
处都找不到,只好问人。有人告诉孔子的弟子,东门
外有个人“累累如丧家之犬”,弟子们一看果然是孔子。
2.“老子”和“庄子”生卒不祥,身世入谜;
3.“墨子”晚年致力于编订书籍,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
派,渐趋衰微;
4.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对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极为赏识;
5.孙武晚年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
指挥作战的经验,修 订其兵法《孙子兵法》。“哪家观点最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思想碰撞法 家随堂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2、如果想了解孔子的言行,应查阅的书籍是( )
A、《孔子》 ?? B、《诗经》
C、《论语》? ? D、《春秋》CC3、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