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6 12:2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魏吴魏263年266年280年想一想: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266年 316年)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晋惠帝智力低下。2、八王之乱,争权夺利破坏统治秩序,农民不断起义,加速了西晋的衰亡。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民族受压迫,矛盾重重,少数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史海冲浪:1、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前秦战败。前秦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3、从东晋方面看:广大战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二、淝水之战时间:公元383年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混战状态; 2、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淝水之战的影响何在?
结果:东晋打败前秦。
意义: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成语故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背景:前秦意图统一南北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施 肥 图东晋织成履东晋纺织画像砖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双柄鸡首壶南朝宋代玻璃杯南朝时发明灌钢法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图


史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
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
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
千金之家。”
——西汉时期《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
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 下。
——南朝时《宋书》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江南在不同时期的经
济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材料一:汉朝时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
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
分化程度低。
材料二:宋朝时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
头,一年收获的粮食和出产的丝帛
可以满足许多人的需要。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
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西晋北朝:
南朝:

课堂小结(前秦)淝水之战统


败八


乱五


迁 十六国

东晋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原因
表现
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
迁的主要有( )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2、成语“草木皆兵”的源于(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3、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
A.西晋? 前秦???? B.东晋?? 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 前秦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