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6 12: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三国北周西魏北齐东魏北魏十六国
东晋宋齐梁陈隋西晋吴蜀魏淝水之战建立:266 司马炎 代魏
统一:280 灭吴
灭亡:316 匈奴一支383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
大败前秦苻坚,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朝。民族大融合317
司马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基本进程示意图439
拓拔宏1.在图中方框内相应位置填上“氐、羌、羯、匈奴、鲜卑”五个少数民族名称
2.在右图上用箭头和简线简要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去向。
3.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氐羌羯匈奴鲜卑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中原,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中原汉族南迁江南,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中原中原汉族南迁江南动手画画写写: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学习目标:知道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理解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结果 从东汉末年开始,特别是西晋后期以来,黄河流域的各民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交往、交流、交融,使民族融合已经成为历史的趋势。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顺应历史趋势,实行迁都和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高潮。大声读出来: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目的:学习接受汉族文化,加强统治用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采汉制
学汉礼促进了民族融合意义:内容:措施:北魏的情况:
1、中央和地方官吏没有奉禄。
2、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具有游牧与农业
相结合的形态。
3、地方富商大贾以权谋私,无所不为。
4、两种不同的文化相撞,一直以来“以胡
治汉”、“胡汉分治”进行统治。民族分化
严重,不利于统治。
各抒已见如果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 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历史回顾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回答:
1、魏主指谁?
2、此诏令提出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是什么?孝文帝改鲜卑为汉姓鲜卑族祖先是黄帝;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资治通鉴》看图学史欣赏与思考:P93“阅读与思考”服装:“胡人汉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
种风尚,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
领、开叉也被汉族吸收。
床榻:原来汉族床较矮,上面铺一层席子。
坐具:原来汉族席地而坐,现在胡床(交椅)
流行。胡床2、意义:(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三、民族大融合1、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3)北方融合、南方开发。(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辩一辩正方: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

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反方: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