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 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 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09: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批注: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材与学情分析】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和测量》中的第7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和不同的物体去测量。“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的标准测量的结果不同,并在比较中体会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不同”是《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重难点。本课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材中出示了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图片,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纸带和尺子都有数字、格子等相同特点,同时发现尺子上两个数字间还有很多小格,但是纸带上却没有,这是本课的重点。第二部分探索:这部分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和比较;第二个活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认识和比较了之后让学生再去试一试,用一用,量一量。这是对上一个活动的延续。第三部分研讨: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在活动后让学生谈谈尺子的好处,这是对前面活动的延伸,也是对本课的一个小节。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历了用手测量,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用纸带测量,在测量的方法上学生已经有深刻的体会,小组能够合作配合用自制的纸带测量不同的物体。在未探究前学生对于不同的小组测量的结果不同,这的根本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同是无深刻体验的,这就吸引着学生一步一步的去比较,去探究。
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刚入学不久也刚接触科学,但是他们有着俱来的好奇心,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初步的形成小组合作,合理探究的模式,给予新的材料,难度适中的实验,孩子们会有兴趣更进一步的去探究。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不同的测量纸带测量的结果一样吗?尺子和测量纸带有什么不同?”作为关键问题,从用自己的纸带测量同一种物体得出不同的结果,再到观察带有数字的纸带,用统一的纸带测量,最后演变成尺子,用尺子测量。学生在一步一步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有效的证据,明白尺子的由来和好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在实践中认识到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批注:
)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测量中发现测量纸带的不足,认识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尺子的便利。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张自制纸带,一张有数字的测量纸带,一把尺子,每人一本学生活动手册。
【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1、出示科学教科书和活动手册:请同学们比较这两本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1:颜色不同
预设2:大小一样
……
2、我们怎么知道这两本大小是否是一样的?
预设1:两本书叠一起比一比
预设2:用其他小物体来测一测
……
设计意图:从观察学生最熟悉的科学教科书和活动手册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顺势引到怎样比较两本书的大小,以此回忆比较的方法以及引出测量纸带,为后续的探究做铺垫。
用纸带测量,发现不足
出示格子一样的纸带,你看到了什么?(板书:测量纸带)
预设1:上面有很多格子
预设2:格子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预设3:格子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预设4:每个格子的下面都有数字
……
这是一张测量纸带,像老师这样测量好不好?(板书:将长方形和测量纸带粘贴到黑板)
预设:不好,因为是斜着的
……
那该怎么做?
预设1:要横着量
预设2:“0”要跟纸的边对齐
预设3:要把结果记录在纸带上
预设4:超出整格的用“+”表示,比如三个多一些记作“3+”
……
(请生上黑板边说边演示)
(
批注:
)
生用各小组的纸带测量教科书和活动手册的宽度
把学生测量的纸带粘贴在黑板上,按测量的结果分类。
看黑板上测量同一种书的纸带,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我们小组的结果跟有些小组的不一样
预设2:所有的纸带都是一样长的
预设3:纸带上的格子布一样多
预设4:纸带上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
5、格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我们测出来的结果都不同,那我们的书本宽度到底是多少呢?怎么办?
预设:用一样格子的纸带
6、统一格子如果最后格并不是整格的那我们怎么知道到底是多少?
预设:格子里再平均分成多个格子
设计意图:测量尺学生在之前的课中已经接触并制作过并不陌生,在这把重点放在测量上,先让生充分的讨论测量的方法,注意的事项等,再动手去测量。并在测量中发现测量纸带的格子大小不一样,测量的结果就不一样,那书本到底是多宽没办法统一。在经历过后再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学生很自然的就能想到统一格子。再进一步提问:统一格子如果最后格并不是整格的那我们怎么知道到底是多少?这会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格子里再平均分成多个小格。这个过程类似于尺子的发展史,为尺子的出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发现不足,引出尺子并测量
1、出示尺子与测量纸带,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1:尺子和测量纸带上的格子都是一样大的
预设2:尺子上的大格子里面还有很多小格子
……
2、是的,我们刚才的想法就跟科学家的一样,这样我们就能解决刚才的难题了。在使用尺子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来一起看一段视频。
3、生动手测量
4、把尺子贴到黑板上,生说测量的结果:为什么这次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预设1:尺子的格子都是一样的
预设2:大格子里有很多小的格子,大小是一样的
预设3:用尺子测量一样的物体我们的结果会一样
预设4:就算不同地方的人测量的结果我们也能知道是多少
预设5:造房子的时候就不会做错了
……
5、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尺子?
预设1:量身高的时候
预设2:造房子的时候
……
(
批注:
)设计意图:从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让学生发现尺子的格子里面有更小的格子,尺子比测量纸带更精确,这跟我们的想法一样,而科学家也是这么发明尺子的,这样的经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探究的欲望。前面已经充分讨论了测量纸带的使用,所以在使用尺子时用观看视频带过。在汇报时学生测量的结果一致,这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尺子的好处,顺势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把科学运用于生活。
四、拓展提升
出示断掉的尺子图片:断掉的尺子我们还能测量吗?怎么办?
预设1:可以从3开始,然后往后面数,看有几格
预设2:可以从整数开始,然后把前面的减掉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会使用尺子,出示断了的尺子,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不是完整的尺子,那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是对学生思维的一个拔高,也是对平时的生活小技能的一个小锻炼。
【作业设计】
用尺子测一测你想测的物体
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对齐 从“0”开始
【教学建议】
科学课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应该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形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正浓,在科学课中更有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学情,本课设计了两个大的活动,一用纸带测量物体,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不足,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二用尺子测量物体,发现尺子的好处。一堂课是否有效体现在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本课从“格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我们测出来的结果都不同,那我们的书本宽度到底是多少呢?怎么办?”“统一格子如果最后格并不是整格的那我们怎么知道到底是多少?”“为什么这次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样 (
批注:
)的好处是什么?”等问题出发,一步步引发学生层层的思维碰撞、整合。科学来源与生活,生活运用科学,在本课中学生从实践中发现不足,继而进一步思考、改进,再联系到生活中哪里用到尺子,最后用断了的尺子结束本课,让学生的思维再进一步的提升。在作业中,让学生去量一量自己想测量的物体,这必然会碰到大于尺子长度的物体,而这时又该如何解决?这又是对本课知识的延伸和升华。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