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21 18:5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材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来比较大小。《起点和终点》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的使用为后续卷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
教学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3.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4.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步骤 讲授内容
课程引入 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起点和终点》,请孩子们准备好以下学习用品。 师:科学书、活动手册、尺子、铅笔、纸带、纸蛙。 生1:小伙伴们,森林运动会马上开始。我要去报名当跳远裁判。可是跳远的长度怎么测量? 生2:要测量跳远的长度,首先认识起点和终点。
讲解分析 认识“起点”和“终点” 师:什么是起点?什么是终点? 生2:起点就是起跳前脚尖处画的一条线;终点就是起跳完毕后脚后跟处,也就是说离起点最近的那个点就是终点。
尝试让纸蛙跳起来 师:下面就用纸蛙来模拟比赛现场。 师:孩子们,你能让纸娃向前跳吗?拿出小纸娃试一试吧!
明确小组实验是应注意问题 师:真棒!不过在比赛开始前我们应该先在纸带上画一条线,做起跳线,就表示起点要一样,再用同样大的力按压纸蛙,让纸蛙头最尖的地方贴着直线,并向同一方向起跳,落地后画出终点。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距离就是所要测量跳远的长度。
小组实验 生1:比赛开始!看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请在纸带上标出三只纸蛙分别跳了多远? 师:为了实验结果更准确,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2:进行三次比赛,取最好的成绩。
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师:通过模拟比赛,跳跳裁判终于弄明白如何测量跳远的长度,不过它想考考大家为什么纸蛙三次跳远的长度会不一样,并且有些纸蛙能跳很远?有想法了吗?请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小伙伴吧!并且还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比较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总结 儿歌总结测量要点 师:最后用一首儿歌结束今天的学习,小伙伴们再见! 生12:纸蛙跳远呱呱呱 比赛公平裁判定 起点对齐好比较 终点确定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