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吉林期中)下列属于纯合子的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2.(2021高一下·梅州月考)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花、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含显性基因的植株开白花,其余的开红花。两纯合红花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白花=15: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
B.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5
C.F1测交得到的子代中红花:白花=1: 1
D.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3.(2023高一下·兖州期中)某植物体细胞内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不同相对性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
B.图中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种表型且比例为1:2:1
D.图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9:3:3:1
4.(2022高一下·响水期中)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雌雄配子在③过程随机结合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①和②过程中
C.M、N分别为16、9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5.(2021高一下·吉安期末)某一年生植物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种子的重量,显性基因越多,种子越重,且每个显性基因增重效果相同,如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重量大于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种子重量。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它们在隐性纯合时都会使受精卵致死。现将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单独种植,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F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一代(F1)植物种子的表现型有4种
B.下一代(F1)植物种子的基因型有4种
C.下一代(F1)基因的种子占种子总数的1/16
D.下一代(F1)最重的种子占种子总数的1/16
6.关于孟德尔成功揭示出遗传两大定律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异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
B.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
C.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
D.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假说
7.(2021高一下·吉林期中)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所有实验都必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和授粉
B.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的特性
C.孟德尔根据杂交后代性状来判断亲本性状的显隐性
D.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8.(2023高一下·淮安期中)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 )
A.Ddrr或ddRr B.DdRR C.ddRR D.DdRr
9.(2023高一下·惠来月考)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花粉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10.(2022高一下·桂林开学考)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时,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的F1自交得F2,F2自交产生F3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
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C.F3植株中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3植株的高茎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2∶3
11.(2021高一下·电白期中)下列图示过程可以体现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中( )
A. B.
精 卵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C. D.
12.(2023高二下·庐江期末)家蚕按幼年体表的透明程度分为正常皮和油皮,已知正常皮基因(A)对油皮基因(a)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雄蚕食桑少,蚕丝质量高在生产上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a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ZAZa与ZaW杂交,后代雄性个全为纯合子
C.若后代均为正常皮,则父本必须为杂合子
D.生产上可将油皮雌蚕和正常皮雄蚕杂交,在F1筛选出油皮个体进行培养
13.(2023高一下·吉林期中)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 )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14.(2023高一下·博罗期中)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则应满足的条件有( )
①A、a 基因与 B、b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a 基因和 B、b 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③A、a 基因及 B、b 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为完全显性
④AaBb 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2023高一下·潍坊期中)紫茉莉的花色有红花、白花和粉红花三种表型,已知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的后代全部开粉红花,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开粉红花,说明花色遗传为融合遗传
B.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连续自交,后代粉红花植株所占比例逐步降低
C.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比不符合3:1,说明花色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后代的花色比其与粉红花杂交后代的花色浅
16.(2023高一下·江都期中)下列四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番茄的长果与圆果
C.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D.小麦的抗倒伏和抗锈病
17.(2021高一下·松原期中)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是4种,出现了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新性状组合
B.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性状分离比例(表型比例)都接近3∶1
C.F2的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1∶1∶1∶1
D.F2中雌雄配子组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组成9种
18.(2022高一下·定远月考)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绘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19.(2021高一下·咸阳期末)番茄的红果(R)和黄果(r)、紫茎(P)和绿茎(p)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RrPp的个体与个体X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果紫茎∶黄果紫茎∶红果绿茎∶黄果绿茎=3∶1∶3∶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Rrpp B.rrPp C.RrPp D.rrpp
20.(2022高一下·龙岩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提出: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B.“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是推理内容
C.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设计了正交和反交实验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21.(2023高一下·定远期末)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含2个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死亡。现有一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其任何体细胞都是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记为p,如图所示。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基因很可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
B.正常条件下,植株甲自交的后代中可能只出现深绿色植株
C.根据植株甲测交后代的表现可判断A/a是否位于m片段上
D.叶绿素的合成说明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22.(2022高二上·河南开学考)果蝇的直毛和分叉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d决定的,让两只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F1均表现为直毛,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直毛果蝇有雌性和雄性,分叉毛果蝇只有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且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
B.亲代雌,雄果蝇分别表现为分叉毛、直毛
C.F2中分叉毛果蝇占1/4,且分叉毛基因来自亲本雄果蝇
D.F2直毛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分叉毛果蝇占1/4
23.(2022高三上·大连期中)某植物作为遗传学研究常用实验材料的主要优点:是严格的闭花受粉,自花传粉植物。将杂合子的某植物(Mm)自交,自交得到的子一代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及比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两种花粉各有1/2死亡,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B.若隐性个体有1/2死亡,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
C.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1/2死亡,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1
D.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1/2死亡,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
24.(2022高三上·河南月考)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和BB的个体均不能存活。平衡致死系相互交配后,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并会以杂合状态保存,因此平衡致死系也称为永久杂种。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选项中属于平衡致死系的是( )
A. B.
C. D.
25.(2021高一下·哈尔滨开学考)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连续自交三代,F3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以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所得纯合抗病水稻占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
A.1/4,1/16 B.1/4,7/9 C.1/8,7/9 D.1/8,7/16
二、综合题
26.(2021·南宁模拟)用秋水仙素处理某植物,获得两个纯合品系,分别是甲黄花大花瓣(AAbb),乙白花小花瓣(aaBB),两品系杂交获得的品系丙其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品系的作用机理是 (合理即给分)。
(2)品系丙测交产生后代的一株植株丁的体细胞中含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A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
(3)品系丙测交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若某株测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黄花小花瓣、白花大花瓣植株,最可能是原因是 。
27.(2021·江西模拟)某种雌雄同株的农作物,高秆与矮秆、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利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高秆抗病,种植F1并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F2的统计结果,不能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要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处理结果为 ,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研究表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提供该作物不同的纯合种子,以选育矮秆抗病的纯合新品种,请设计该作物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
(3)按照(2)的育种程序,F2重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要获得大量的矮秆抗病种子用于生产,至少要经过 年的育种工作。
28.(2021高一下·柳州期末)以两株性状为球形果实的纯种南瓜植株为亲本杂交,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知南瓜果形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以A和a、B和b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F1中的扁形南瓜是 (选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2)两株球形果实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3)若将F1中的扁形南瓜与长形南瓜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29.(2023·武汉模拟)柑橘是雌雄同株植物,无核是其优良性状之一,利于鲜食和加工。我国科学家以多种方式进行柑橘无核育种,并建立了完整的无核培育体系。线粒体的雄性不育基因(CMS)可导致柑橘果实无核,显性的核基因 R可使其育性恢复。部分柑橘品种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组成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柑橘品种
细胞质 CMS CMS - -
细胞核 RR/Rr rr RR/Rr rr
(1)结合上表分析HJ有核的原因是 。
(2)若用表中纯合柑橘作亲本培育新的无核品种,杂交方案是 。若仅考虑有性生殖,用Gl和杂合的BTC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理论上F2中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的比例为 。
(3)培育三倍体是获得无核品种的另一条有效途径,科研工作者以二倍体柑橘为母本,以四倍体柑橘为父本培育了57株三倍体柑橘。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亲本及子代群体进行PCR扩增及凝胶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若父本产生配子时染色体随机组合,两两分离,则母本和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理论上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4)对称融合可以创造胞质杂种,一般采用“二倍体叶肉原生质体+二倍体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这种融合模式下,胞质杂种的核基因组来自于叶肉亲本,线粒体基因组基本来自于愈伤组织亲本。利用HJ将HBP改良为无核柑橘的对称融合方案为 。
30.(2021高一下·如皋月考)某野猪皮毛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位于A、a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部分。只要含有A基因,表现为黑色;含有B基因而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棕色;既没有A基因也没有B基因时,表现为白色。下图是野猪的一个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野猪皮毛颜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符合 定律,这是因为 。
(2)I1的基因型是 ,I2的基因型是 。
(3)Ⅲ2的基因型是 ,如果让Ⅲ2与Ⅲ3交配,后代中表现型有 ,其中黑色猪所占比例为 。
(4)如果让Ⅱ3与Ⅱ5交配,所产后代中表现型有 ,比例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AaBbCc中三对基因都不纯合,是杂合子,A错误;
B、Aabbcc中Aa不纯合,是杂合子,B错误;
C、AABBCc中Cc不纯合,是杂合子,C错误;
D、aaBBcc三对都纯合,是纯合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
2.【答案】C
【解析】【解答】A、据分析可知,F2中只有aabb表现为白色,其余8种基因型均表现为红花,A正确;
B、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共3份,AABB、AAbb和aaBB,占3/15=1/5,B正确;
C、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AaBb、Aabb、aaBb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白色,故红花:白花=3: 1,C错误;
D、据分析可知,该植物花色遗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两纯合红花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白花=15: 1,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该植物花色遗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假说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基因型为AaBb,A_B_、A_bb、aaB_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白色,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3.【答案】C
【解析】【解答】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表现为四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9:3:3:1,C错误;
D、AaBbDd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表现为四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9:3:3:1,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 (1)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答案】C
【解析】【解答】A、②为受精作用,该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错误;
B、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错误;
C、配子的结合方式M有4×4=16种,后代基因型N的种类为:3×3=9种, C正确;
D、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2∶3∶1,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2∶1∶1,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5.【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AaBb繁殖一代后,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其中AABb和AaBB的表现型相同,所以下一代(F1)植物种子的表现型有3种,A错误;
B、下一代(F1)植物种子的基因型有4种,B正确;
C、下一代(F1)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占总数的4/9,C错误;
D、下一代(F1)最重的种子(基因型为AABB)占种子总数的1/9,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分析题文:种子的重量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越多,种子越重,且每个显性基因增重效果相同,这属于数量遗传;由于“它们在隐性纯合时都会使受精卵致死”,则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单独种植,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 (F1),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AABB:AABb:AaBB:AaBb=1:2:2:4。
6.【答案】D
【解析】【解答】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A错误;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B错误;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C错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设计新的实验(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D正确。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答案】A
【解析】【解答】A、孟德尔利用子一代的豌豆自交时不需要去雄和授粉,A错误;
B、豌豆是闭花传粉和自花授粉的植物,B正确;
C、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C正确;
D、孟德尔先研究高茎和矮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再研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而研究遗传规律,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8.【答案】A
【解析】【解答】 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 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题干已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用拆分法解答,3∶3∶1∶1可以拆成(3:1)×(1:1),说明其中一种性状是显性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另一种性状是测交,即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后代比例为1:1,因此甲是DdRr,乙可以是Ddrr,也可以是ddRr,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9.【答案】C
【解析】【解答】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不能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能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用自交法、测交法及花粉鉴定法等方法。自交法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可证明基因分离定律;测交法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证明基因分离定律;自交法和测交法通过后代性状分离比间接说明产生配子种类,间接证明基因分离定律。花粉鉴定法直接鉴定花粉(含精子)种类,可以直接证明基因分离定律。
10.【答案】D
【解析】【解答】A、F2豌豆中,一半的植株是纯合子,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
B、F2高茎植株中,基因型为杂合的个体占2/3,不能稳定遗传,B正确;
C、F3植株中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高茎比矮茎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D、F3植株中的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1/4+1/2×1/4=3/8,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1/2×1/2=1/4,所以F3植株的高茎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3∶2,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1.【答案】A
【解析】【解答】A、遗传图解中有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正确,与题意相符;
B、表示受精作用,即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此时不会发生自由组合,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此时不会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遗传图解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由组合实质:减数分裂Ⅰ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12.【答案】A
【解析】【解答】A、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且研究的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所以A、a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符合题意;
B、ZAZa与ZaW杂交,后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为ZAZa、ZaZa,由此可见,后代雄性个体不都为纯合子,B不符合题意;
C、若父本基因型为ZAZA,不管母本基因型是ZAW还是ZaW,后代一定表现为正常皮,由此可见,父本必须为纯合子,C不符合题意;
D、油皮雌蚕基因型为ZaW,正常皮雄蚕基因型为ZAZA或ZAZa,则若是ZaW和ZAZA杂交,后代不管是雄蚕还是雌蚕都表现为正常皮,无法根据表现型区分性别,若是ZaW和ZAZa杂交,则后代中雄蚕基因型为ZAZa(正常皮)或ZaZa(油皮),雌蚕基因型为ZAW(正常皮)或ZaW(油皮),同样无法根据表现型区分性别,所以不能用于指导生产实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适用条件:一定是真核生物;一定要进行有性生殖;一定是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只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3.【答案】D
【解析】【解答】AB、EE×ee和EE×Ee两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AB错误;
C、EE×EE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Ee×Ee杂交后代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发生了性状分离,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个体全部都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个体表型大部分为显性性状,小部分为隐性性状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杂种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14.【答案】D
【解析】【解答】① A、a 基因与 B、b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aBb的个体才能产生4种配子,才能保证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共16种,所以性状分离比之和为16;② A、a 基因和 B、b 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这样后代才能有4种表现型;③ A、a 基因及 B、b 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为完全显性 ,这样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才是3:1;④ AaBb 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这样才能保证四种表现型比例是9:3:3:1。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均满足,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5.【答案】B
【解析】【解答】A、题干指出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的后代全部开粉红花,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红花:粉红花:白花=1:2:1,子二代比例之和为4,说明子一代粉花植株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所以花色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B、由于杂合子表现为粉花,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会增大,则后代中粉红花植株所占比例逐步降低,B正确;
C、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比不是3:1,但是是3:1的变形,说明花色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后代的花色和其与粉红花杂交后代的花色深浅一样,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6.【答案】B
【解析】【解答】A、狗的短毛属于狗毛长短的性状,狗的卷毛属于狗毛弯曲程度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番茄的长果与圆果都属于番茄果实形状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是不同生物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小麦的抗倒伏属于小麦茎秆高度的性状,抗锈病属于小麦是否抗病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一般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17.【答案】C
【解析】【解答】F1黄色圆粒自交后,F2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性状,其中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与亲本表现不同,是新的性状组合,A正确;F2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即每一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例(表现型比例)都接近3∶1,B正确;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C错误;F1雌雄都可以产生四种配子,所以结合方式有16种,形成的遗传因子组成有Y_R_(4种),Y_rr(2种),yyR_(2种),yyrr(1种)共9种,D正确。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黄圆ⅹ绿皱→F1全为黄圆(双显性),F1自交,F2出现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其中3黄皱和3绿圆与亲本表现类型不同,为重组类型,占F,中3/8。孟德尔用F1植株完成了测交实验,则子代表现型为1黄圆:1黄皱:1绿圆:1绿皱。
18.【答案】C
【解析】【解答】A、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 (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对应于图中曲线a,A正确;
B、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并且它们的比例相等,因此显性纯合子1/2[1- (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1/2,对应于曲线b,B正确;
C、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相等,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也可用b曲线表示,C错误;
D、杂合子的比例为(1/2) 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即c曲线,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每对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配子,n对等位基因产生配子数为2n,该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为2n,对该个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为2n,对该个体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为2n,该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n。
19.【答案】A
【解析】【解答】子代中红果∶黄果=3∶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Rr、Rr;紫茎∶绿茎=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Pp、pp,故个体X基因型应为Rrpp,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则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0.【答案】D
【解析】【解答】A、孟德尔提出: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错误;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是假说内容,B错误;
C、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设计了测交实验,C错误;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1.【答案】C
【解析】【解答】A、叶绿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故A基因很可能通过控制某种酶的合成,进而控制叶绿素的合成,A正确;
B、当基因A位于p上,基因a位于q上,且A/a位于m片段上,由于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植株甲则只能产生含A的花粉,由于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植株甲只能产生含A的卵细胞,因此甲自交后代只能产生AA的个体,表现为深绿色,B正确;
C、当植株甲为父本进行测交时,A/a位于m片段上,或不位于m片段上,后代可能出现相同的结果,因此无法根据植株甲测交后代的表现可判断A/a是否位于m片段上,C错误;
D、叶绿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和光照影响,说明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2.【答案】C
【解析】【解答】A、让两只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F1均表现为直毛,说明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直毛果蝇有雌性和雄性,分叉毛果蝇只有雄性,说明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让两只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F1均表现为直毛,可判断亲代雌,雄果蝇分别表现为直毛、分叉毛,如果亲代雌性是分叉毛,雄性是直毛,则子代中雌性全为直毛,雄性全为分叉毛,B错误;
C、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DXD,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dY,则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DXd,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DY,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基因型为XDXD(直毛)、XDXd(直毛)、XDY(直毛)、XdY(分叉毛),F2中分叉毛果蝇占1/4,F2中分叉毛果蝇的分叉毛基因来自亲本雄果蝇,C正确;
D、F2直毛果蝇自由交配,直毛雌果蝇:1/2XDXD(直毛)、1/2XDXd(直毛),直毛雄果蝇:XDY,利用配子棋盘格法。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3/4XD、1/4Xd,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1/2XD、1/2Y,后代中分叉毛果蝇XdY占1/8,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3.【答案】B
【解析】【解答】A、若两种花粉各有1/2死亡,雌配子为1/2M、1/2m,花粉为1/2M、1/2m,子一代的基因型为1/4MM:(1/4Mm+1/4Mm ):1/4mm=1:2:1,A正确;
B、若隐性个体有1/2死亡,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MM:2Mm:1/2mm=2:4:1,B错误;
C、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1/2死亡,雌配子为1/2M、1/2m,花粉为2/3M、1/3m,子一代的基因型为1/3MM:(1/6Mm+1/3Mm ):1/6mm=2:3:1,C正确;
D、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1/2死亡,雌配子为2/3M、1/3m,花粉为2/3M、1/3m,子一代的基因型为4/9MM:(2/9Mm+2/9Mm ):1/9mm=4:4:1,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按照分离定律,基因型为Mm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与比例为M:m=1:1,如果产生的配子都可育且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机会都相等,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M:Mm:mm=1:2:1。
24.【答案】A
【解析】【解答】A、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和BB的个体均不能存活,平衡致死系相互交配后,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并会以杂合状态保存,因此平衡致死系也称为永久杂种,A选项自交之后不发生性状分离,符合平衡致死系的特点,A正确;
BD、BD选项自交之后会发生性状分离且不全以杂合状态保存,不符合平衡致死系的特点,BD错误;
C、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C选项所示的A和B是等位基因,C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依据题意“ 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和BB的个体均不能存活 ”与“ 平衡致死系也称为永久杂种 ”可知,平衡致死系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则平衡致死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各带有一个位置不同的显性致死基因;(2)这两个非等位基因的显性致死基因始终处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
25.【答案】C
【解析】【解答】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的比例为(1/2)n,则连续自交三代,杂合子的比例为(1/2)3=1/8。虽然每一代都除去不抗病水稻(隐性纯合个体),但是在计算时可以等同于在第三代全部除去不抗病水稻,也就是在F3中TT=7/16,Tt=1/8,所以纯合抗病水稻占抗病水稻的概率是(7/16)/(7/16+1/8)=7/9。
故答案为:C。
【分析】杂合子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比例 1/2n 1-1/2n 1/2-1/2n+1 1/2-1/2n+1 1/2+1/2n+1 1/2-1/2n+1
26.【答案】(1)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2)丙产生配子时,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3)黄花大花瓣∶白花小花瓣=1∶1;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形成了AB、ab的配子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种生物花瓣颜色这一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品系的作用机理: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后期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所有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而产生纯合子。
(2)由题意,正常测交的情况下,丙可产生两种配子Ab和aB,与隐性配子ab结合,后代两种基因型Aabb和aaBb。如果后代中出现两条染色体含有A,说明丙产生了AAbb这样的配子,而这种配子的产生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所导致的。
(3)品系丙测交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Aabb和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大花瓣∶白花小花瓣=1∶1。若某株测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黄花小花瓣、白花大花瓣植株,最可能是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形成了AB、ab的配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7.【答案】(1)将两对性状合在一起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
(2)若要选育矮秆抗病的纯合新品种,需要选用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杂交,得到子一代AaBb从中获得矮秆抗病(aaB_),然后令其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3)1/3;3
【解析】【解答】分析题文:该农作物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不确定子二代表现型比是否满足9:3:3:1,因此不能确定两对等位基因是否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1)为了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将两对性状合在一起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为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设相关基因为A、a,B、b,根据题干可知,若要选育矮秆抗病的纯合新品种,需要选用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杂交,得到子一代AaBb从中获得矮秆抗病(aaB_),然后令其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其遗传图解可表示为:
(3)按照(2)的育种程序,F2重组类型为A-bb和aaB-,比例为6/16,其中纯合子AAbb和aaBB所占的比例为1/3;要获得大量的矮秆抗病(aaBB)种子用于生产,则至少要经过三年的育种工作(第一年双亲杂交得到F1,第二年F1种子种植后收获aaB-的个体种子并单独种植,收获相应种子;第三年单独种植,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上收获种子即符合要求)。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8.【答案】(1)杂合子
(2)AAbb、aaBB
(3)扁形南瓜:球形南瓜:长形南瓜=1:2:1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F1中的扁形南瓜的基因型是AaBb,为杂合子。
(2)球形南瓜的基因型是A_bb、aaB_,亲本中的球形南瓜均为纯合子,且杂交后代都是AaBb,则亲本中球形南瓜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3)F1中的扁形南瓜的基因型是AaBb,与长形南瓜(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比例是扁形南瓜:球形南瓜:长形南瓜=1:2:1。
【分析】“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
条件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比例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性状 9:7 1:3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29.【答案】(1)HJ细胞核中存在R基因,表现为雄性可育,因此可以完成受精作用形成种子
(2)Gl为母本,HBP为父本进行杂交;1:3
(3)aa、A1A2aa;A1aa:A2aa:A1A2a:aaa=2:2:1:1
(4)用HJ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与HBP的叶肉原生质体融合
【解析】【解答】(1)由表可知,HJ品种细胞质中虽然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但是细胞核含有R基因,由题干“显性的核基因R可使其育性恢复”可知,HJ品种育性可以恢复因而变现为雄性可育,能产生雄配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种子。
(2)若要培育无核品种,子代不能含有R基因,且细胞质中必须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可导致果实无核),由于子代个体细胞中的细胞质仅来自于母本,因此选择细胞核基因型为rr、细胞质含CMS基因个体Gl作为母本,细胞核基因型为rr、细胞质不含CMS基因个体HBP作为父本,二者杂交。
G1细胞质中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且细胞核基因型为rr,因此其表现为雄性不育,只能做母本,那么杂合的BTC(细胞核基因型为Rr)做父本,杂交得F1 个体细胞质中全部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细胞核基因型为1/2Rr和1/2rr。细胞核基因型为rr,且细胞质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的F1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育,不能进行自交,只有细胞核基因型为Rr,细胞质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的F1个体可以自交,自交后产生F2中个体细胞质中全部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细胞核中基因型比例为R-:rr=3:1,其中基因型为R-的个体育性可以恢复,表现为可育,基因型为rr的个体育性不能恢复,表现为不育,因此F2中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的比例为=1:3。
(3)由四倍体父本的电泳条带可知,其含有A1、A2和a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A1A2a-,同样的分析方法,可知二倍体母本基因型为aa,二者杂交后代全为三倍体,由子代3号个体可以推知,其只含有a基因,因此子代3号个体基因型为aaa,由二倍体母本aa产生a配子,可以倒推,四倍体父本可以产生aa配子,因此推出父本基因型为A1A2aa。由题干可知,四倍体父本产生配子时染色体随机组合两两分离,因此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和比例为:A1a:A2a:A1A2:aa=2:2:1:1,因此其与母本产生的a配子结合后的形成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1aa:A2aa:A1A2a:aaa=2:2:1:1。
(4)若要利用HJ(细胞质中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将HBP改良为无核柑橘,需要保证融合后的细胞质中含有CMS雄性不育基因,由题干“胞质杂种的核基因组来自于叶肉亲本,线粒体基因组基本来自于愈伤组织亲本”,可以推知,需要选择HJ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与HBP的叶肉原生质体融合。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0.【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2)AaXbYB;AaXBXb
(3)AaXBXb或AaXbXb;黑色猪、棕色猪、白色猪;1/2
(4)棕色猪(雄)、白色猪(雌);1:1
【解析】【解答】(1)控制野猪毛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一对位于性染色体,遗传过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含有A表现为黑色,含有B不含A为棕色,没有AB为白色,由于Ⅰ-1和Ⅰ-2后代有白色和棕色,则A/a基因为Aa×Aa,子代有白色雌性基因型为aaXbXb,又隐性Ⅲ-4为白色,基因型也为aaXbXb,则Ⅱ-5基因型为aaXbYB,因此Ⅰ-1基因型为AaXbYB,Ⅱ-4基因型为aaXBXb,则Ⅰ-2基因型为AaXBXb。
(3)Ⅱ-1基因型为aaXbYB(子代出现了白色雌性),Ⅱ-2基因型为AaXBXb或 AaXbXb,Ⅲ-2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Ⅲ-3基因型为aaX_YB,后代可以产生A_X-X_(黑色),aaX_YB(棕色),aaXbXb(白色),黑色只考虑A基因即可,Aa×aa,后代Aa的概率为1/2;
(4)Ⅱ-3基因型为aaXbXb,Ⅱ-5基因型为aaXbYB,其子代表现型有白色和棕色,aaXbXb:aaXbYB=1:1。
【分析】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含有A基因为黑色,只有B基因为棕色,只有a和b基因为白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