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魏
蜀
吴西晋少数民族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影响: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推动鲜卑民族和汉族融合的一个典型: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 原名拓拔宏(467—499)他四岁即皇帝位。 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 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假若你是孝文帝,想发展国家,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呢? 孝文帝
迁都洛阳原因影响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迁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会有许多反对者,如果你是
孝文帝,面对如此多
的反对声音,你会怎么办?
孝文帝
改革措施政治制度采用汉族官制律令社会生活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家属穿戴汉族服饰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思想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
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作用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大融合由种种措施总结特点语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拓跋改为元;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汉化议一议: 北魏孝文帝能在民族融合中作如此重要作用,除了
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各族人民
长期接触民族融
合趋势北魏政
府改革迁都
洛阳改革
措施促进民
族融合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这也证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平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一个文化水平高的民族,但始终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平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失无踪。 马克思说过:“野蛮的征服者总是
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
文明所征服。”活动与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魏蜀吴西晋少数民族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北朝的更替北周隋北齐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课堂练习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CBDC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D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返
回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返
回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悲平城》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当时流行的歌谣:
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返
回动脑筋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返回学习汉语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返
回《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从普通老百姓到大臣皇帝的服饰均已汉化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