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滁州市施集中学苏春霞2014.11 昭君墓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10公里处,有一座著的昭君墓。墓上草色青青,树木葱翠,在塞北茫茫沙漠中格外耀眼。墓前树立着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诗中赞扬王昭君对促进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做出了贡献。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
第 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冒顿单于冒顿鸣镝射马图历史与现实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
1、匈奴族的贡献:
(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 北疆。
(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2、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 和亲政策:汉朝时,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送给匈奴大量宝物和纺织品,以求得暂时的和平的政策。 西汉初年,国力不济,经济萧条,迫于无奈,被迫采取这项政策,对于西汉王朝来说是无奈之举。汉与匈奴三大战役示意图 卫青 前127年 霍去病 前121年 霍去病 前121年 卫青 前119年 霍去病 前119年 卫青,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卫青外甥。善骑射。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
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英年早逝,年仅24岁。霍去病墓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将对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中央,实行抑商政策。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了国家的统一。4、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
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
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
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
汉南郡秭归人。竟宁元年(前
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请
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
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
“宁胡”即胡汉和平安宁之意。
“阏氏”即皇后。昭君姿容艳美,
光彩照人,通情知理,深得呼韩
邪单于的宠爱。昭君出塞几十年
汉匈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
之苦。 昭君出塞汉初和亲是在国力弱小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求和之策,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昭君出塞时双方是自愿的交往。通过和亲实现了民族的融合和长久的和平。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大事记多次
南下
掠夺不能
与西汉
抗衡南匈奴内迁
请求归附、
和亲
南匈奴内迁
北匈奴骚扰边境,
被打败。部分西迁被迫
和亲卫青、
霍去病
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窦固、窦宪先后
反击,大破匈奴
课文小结一、选择题
1.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其首领的称 呼为( )
A.国王 B.君主 C.单于 D.可汗
2.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颉利可汗 D.郅支单于
3.汉初统治者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 )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B.匈奴主动请求
C.汉高祖对匈奴恩威并重 D.汉初国力不足CAD练习与巩固4.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汉高祖在白登山抵御匈奴
B.蒙恬收复河套地区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CC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如右图:材料二: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材料三 :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请回答:(1)请给材料一中的想象图起一个最恰当的名称。昭君出塞(2)材料二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和谐局面?北方边境安定,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安稳。(3)材料二、三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表达了希望边境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谐相处的愿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