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内容总览
目录
单元主题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生活应用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单元主题
“测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常常会比较一些物体,所以学校为了让大家掌握多种测量方法去准确地比较物体,要求每班组织一次以“百变测量 我来探究”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科科所在的一年级(1)班也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科科去参观一下吧!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1.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思维:1.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2.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1.能通过纸带测量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态度责任:1.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用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认同以图表的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用手来测量》
新知导入
教室里的桌子有多高呢?
新知导入
手臂
脚掌
跨步
手掌
怎样用手进行测量呢?
新知讲解
中指
大拇指
一拃
生活中常将手掌张开,从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称“拃”。
活动一:用手测量桌子高度
新知讲解
找一找,谁的更准确?
活动一:用手测量桌子高度
新知讲解
我们要怎样用拃进行测量呢?
大拇指中指张大嘴,
一拃一拃要相连。
活动一:用手测量桌子高度
新知讲解
高度:
从桌面到地面的距离。
1、观察桌子高度;
2、观察一拃长度;
3、估计桌子几拃;
4、记录活动手册。
活动一:用手测量桌子高度
新知讲解
1、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最长的距大距离来测量。
2、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密相连。
3、在一拃与一拃相连的地方要画线,做好标记。
活动一:用手测量桌子高度
新知讲解
活动二:用纸带帮助测量
1、把纸带的底部和地面对齐。
2、将桌子的高度标记在纸带上。
3、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
新知讲解
活动二:用纸带帮助测量
1、用的手指要相同。
2、一拃一拃要相连。
起点
标注
终点
新知讲解
活动二:用纸带帮助测量
1、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纸条拉直,不要倾斜。
3、每次测量,及时记录。
4、分工合作,注意配合。
5、用的手指,都要相同。
6、拃拃相连,做好标记。
新知讲解
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高度 我的预测(拃) 第一次测量结果 (拃) 第二次测量结果
(拃)
请大家说一说,你量的课桌有几拃?
3.5
3
4
3
活动三:研讨
新知讲解
他们的测量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活动三:研讨
新知讲解
活动三:研讨
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
2、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
3、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
4、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拓展延伸
步测法
正常情况下,人的每一步距离都是差不多相等的,我们可以用走过多少步来测量距离,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步测法”。
拓展延伸
环抱法
测量大树有多粗,我们可以采用“环抱法”。张开双手抱住大树,这样的长度叫做“一抱”,抱住大树要几个人,这棵树就是几抱粗。
拓展延伸
庹测法
把我们的两臂侧平举张开,指尖到指尖的距离叫做“一庹”。“庹测法”是最常用的估算长度的方法。
一、选择题
1.下图中哪种比较方法不正确( )
A.大树 B.河流 C.黑板
2.在用纸带帮助测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的手指要相同
B.每拃的手指不用伸直
C.一拃一拃要首尾相连
课堂练习
C
B
课堂练习
二、填空题
1.一“拃”是指( )和( )的距离。
2.测量桌子高度时,我们可以借助( )来测量。
3.每拃之间首尾( )相连。(填“是”或“不是”)
4.人体的一些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如( )、( )、( )等。
大拇指
中指
是
测量纸带
手
胳膊
脚
课堂练习
三、判断题
1.预测结果对活动一点作用都没有。( )
2.小组合作时,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是一样的。( )
3.人体的某些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很方便。( )
×
×
√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手来测量,通过拃来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我们做了一个探究实验——测量课桌的高度,明白了同样的物体,不同的人测出来的拃数是不相同的,因为我们的手指长度不同。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注意:大拇指中指张大嘴
一拃一拃要相连
拃: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
作业布置
请你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家里的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简单绘制一个家庭尺寸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比较与测量》
单元主题 “测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常常会比较一些物体,所以学校为了让大家掌握多种测量方法去准确地比较物体,要求每班组织一次以“百变测量 我来探究”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科科所在的一年级(1)班也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科科去参观一下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年级):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年级):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1-2年级):初步体验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 学业要求: (1)能描述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2)能应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制作简单的作品。 (3)能借助工具进行科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4)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
教材分析 比较与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比较与测量》单元是让孩子们经历一把尺子的产生过程。单元的定位是这样的:一是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二是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三是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是单元起始课。第二课《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明白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第三课《用手来测量》让学生明白人体也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将选用回形针、小棒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为第5课奠定基础。第五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第六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是制作一种便携式、可以弯曲的、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第七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是单元的最后一课,将引发学生对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讨论和交流。 本单元中,各课虽然有侧重,但是都围绕“比较和测量”这个概念展开的,体现了单元学习的连贯性、综合性,以及方法与探究协调发展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集中注意时间短,合作意识和纪律意识较弱。他们表象性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对未知科学探索也是好奇的,通过第一单元对植物的观察,也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在精准比较和描述结果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出正确比较与测量的步骤,习得正确的比较、测量的方法。通过对《比较与测量》单元的学习,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所提升,但是知识的系统性,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还需提升,渐进提升简单的语言表达与归纳能力。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对两种物体观察和比较,知道它们在长度、高度方面的不同。认识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也是不同的。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认识到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其中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知道测量是可以用来量化比较结果的,把人体的一些器官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便捷快速;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知道用“拃”可以量化测量、比较结果。 2.科学思维: 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物体的长度、高度等特征。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 在实践体验中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将科学观念与事实建立联系,意识到用拃测量时首尾相连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3.探究实践: 能用做标记的方法记录物体长、宽、高等特征;并能基于自己的记录用排序的方法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根据高度和长度给物体排序。 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态度责任: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对常见物体的特征研究兴趣;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的态度;通过合作建立起善于表达、倾听的习惯。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和探究依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人的能力。
单元结构化活动 本单元的主题是比较与测量,共有7个课题,共7课时。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比较和测量,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在观察中比较通过对两种物体观察和比较,知道物体的特征。认识到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也是不同的。 用做标记的方法记录物体的特征。用做标记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善于表达出来,并倾听别人的。1操作课起点和终点1.认识到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是测量距离的基本要素。 2.知道用纸带测量可以精准地比较距离。1.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什么来确定? 2.如何用纸带测量跳远的距离。1.在两两比较、组间比较中分析青蛙跳远的远近。 2.掌握在纸带上画出跳远距离的方法。1操作课用手来测量知道把人体的一些器官作为测量工具,便捷快速。 意识到用拃测量时要首尾相连。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 知道拃可以量化测量、比较结果。体验用拃来量化比较结果,并能标记测量过程。1实验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通过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其他物体的活动,知道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物体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作为测量标准。能用标准单位物体首尾相连测量物体长度。并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1实验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通过测量实验,知道使用标准单位比非标准单位测量得到的数据更准确。在测量活动中选择标准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会使用小立方体组合成的工具测量物体。 对测量过程提出简单的改进方法并加以实施。1操作课做一个测量纸带能依照步骤制作完成一条测量纸带,并能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知道测量纸带具有方便携带和测量等特点。 2.如何用测量纸带进行测量。1.用比较的方法,理解科学标记能增加测量的准确性。 2.用测量纸带进行物体周长的测量。1观察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通过观察测量纸带和尺子,能区分两者的异同,认识到统一标准对结果很重要。用比较的方法,感知尺子在测量中的优点。 正确使用尺子测量、记录物体的长度。能在实践对比操作中,用语言或文字来描述、记录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异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课时《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思维:
1.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2.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
1.能通过纸带测量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态度责任:
1.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地用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认同以图表的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根据预习的内容,达到不同的评价标准。
小组评价量表
目标 评价标准 星等
1.我们的身体可以做测量工具吗?都有哪些部位可以?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回答出的同学得到一颗星,如果一个同学可以说出两个以上的,奖励两颗星。 ( )★
2.一拃有多长?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感受一拃的距离,同时感受不同的人的一拃一样长吗?对学生的操作和回答给予星的奖励。 ( )★
3.比较纸带和拃测量桌子高度的不同 学生讨论自己比较纸带和拃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并描述给大家听,对能完成的同学给予1颗星的奖励,对能清楚表述出来的同学给予2颗星的奖励。 ( )★
2.基于所学知识,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使用手进行测量,会比较纸带测量和手测量的不同。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导入新课 复习总结导入 师:在恐龙大世界里,我们通过比较测量,完成了对恐龙高矮、长短、胖瘦的比较,在跳远比赛的选拔赛中,我们又通过比较测量,完成了对青蛙队选择出了跳远运动员。今天呀,我们还是要继续完成我们的主题班会活动,探讨比较和测量,那你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教室的图片 师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齐答:教室 师:对,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发生在教室里。 师问:你能找到教室里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吗? 生举手回答:桌子和椅子。 师:对的,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是“教室里的桌子有多高呢?” 师问: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一种测量工具吗? 生举手回答:测量纸带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更方便,更简单的测量工具。就拿我们的身体来说,在身体部位中就会有一些隐藏的测量工具,让我们一起去用我们发现的小眼睛,找一找吧。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师做小结: 课件出示 师解释:手臂,可以通过抱来测量;脚掌,可以通过走路来测量;跨步,要比脚掌的测量距离大哦;对,手掌也可以用来测量。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用手掌来测量。 揭示主题:用手来测量 通过复习总结的导入,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大家明白今天继续学习比较与测量。 通过图片展示,让大家初步感受今天的内容与教室有关。 通过让大家回答问题,去感受身体中哪些部位可以用来测量,让学生明白身边的测量工具有很多。 揭示主题,让大家明白今天的主要内容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情况,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调动大家兴趣。 观察图片,感受今天的学习内容与教室有关,老师,通过大家的回答,给予提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可能有的学生说出的答案不可以测量,如嘴巴,所以老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总结。 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用手测量桌子高度 师过渡:请大家把自己的手伸出来 生跟着做 师: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一样吗?为什么手可以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呢?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生: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测量起来很方便。 课件出示手的图片 师:这是一双手,请你找到它的中指和大拇指 生上前去指出 课件出示中指和大拇指,师解释:我们把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叫做一拃。 课件出示 请大家伸出你的大拇指和中指,来看看自己的一拃是多少吧。 学生做出一拃的动作,老师进行纠正。 师小结:有的同学的一拃不太对哦。 课件出示正确的一拃和错误的一拃,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 师问:你知道为什么这种方式最准确?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师问:那我们要怎样用拃进行测量呢?因为很多东西不是一拃就可以测量出来的。 生回答:一拃一拃地量 师小结:对的,我们需要一拃一拃地量,而且要注意每拃之间要首尾相连,我们通过一个顺口溜来记忆一下吧。 课件出示 师过渡:现在我们认识了拃,又知道了怎样用拃去测量,那我们就开始实际测量一下吧。我们以我们的课桌为例,来预测一下课桌有多高。 课件出示 师:课桌的高度是指从桌面到地面的距离。具体该如何预测呢,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课件出示,让学生思考并且跟着做 师: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操作过程,仔细看哦。 课件出示 师问:请大家想一想,直接用手测量课桌的高度,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回答 拃的不同,课桌的高度不同 挺麻烦的,还需要做标记 不够准确 …… 师小结:由于人和人的一拃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所以我们对课桌的测量只是预测它有几拃,而且我们还需要做标记,也不知道标记要画在哪里,所以用拃来测量不太方便,那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评价活动二:用纸带帮助测量 师过渡:用拃测量课桌的高度不太方便,主要还是因为做标记不方便,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用一个方便做标记的工具呢。大家想一想什么最合适?我们之前认识过这样的工具吗? 生举手回答:测量纸带 师小结:你们真聪明,对,就是测量纸带。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测量纸带上做标记呢? 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通过测量纸带帮助我们测量课桌的高度。 课件出示:1、把纸带的底部和地面对齐。 2、将桌子的高度标记在纸带上。 3、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 根据图示,老师做相应的解释。 师:剪好纸带后,我们需要根据刚才对课桌的比较,在纸带上标记出起点和终点,像这样。 课件出示 师:我们在通过测量纸带进行测量时,也需要注意两个地方。 课件出示 师补充:我们在测量时还会用到剪刀,也需要小组合作,所以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要如何去测量呢。 生1: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生2:测量纸带要拉直,不能弯曲。 生3:小组合作要分工,有拉测量纸带的,有用拃量的。 生4:每一拃和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 师小结:大家说得都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 1、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纸条拉直,不要倾斜。 3、每次测量,及时记录。 4、分工合作,注意配合。 5、用的手指,都要相同。 6、拃拃相连,做好标记。 活动三:研讨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的测量是怎样的吧。 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这样的表格,把自己的测量结果整理下来,那就请大家说一说,你量的课桌有几拃吧? 生举手回答,出示两组数据 师问:为什么大家的结果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 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 2、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 3、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 4、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活动一: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大家对用手测量,产生兴趣。 通过图示的形式认识中指和大拇指,然后逐步认识一拃是多少。 通过图示和讲解,学习一拃的要求,以及一拃测量的方法。 通过顺口溜的方式加深对拃测量的要求 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课桌的高度指哪里。 老师提示,学生操作,用手预测课桌的高度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大家感受用拃测量的不方便。 活动二: 老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测量纸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测量纸带对测量课桌的帮助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步骤去反思,去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三: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让大家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同时感受不一样的测量结果。 通过讨论,让大家感受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 活动一:回答老师的提问,产生疑问为什么手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手要如何测量呢? 认识中指和大拇指,伸出自己的小手,亲自感受一拃是多少,从而思考拃怎样测量。 正确使用一拃,学习怎样的一拃是错误的,怎样的一拃是正确的。亲自操作,老师一个一个地给予纠正。 明白课桌的高度指哪里,联系自己的课桌,尝试一下课桌的高度。 用自己的小手,在自己的课桌旁,通过拃来测量自己课桌的高度,老师巡视,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回答,说出自己认为的用拃测量课桌高度时所发现的问题。 活动二: 自己拿出提前准备的测量纸带,按照老师出示的要求进行测量。 了解在用测量纸带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老师给予点评。 活动三: 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填表,发现结果的不同,老师及时给予总结。 讨论问题,说出自己认为的不同之处。
(三)拓展延伸 师过渡: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通过手用拃的方式来测量,那你还记得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人的身体很多部位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那好,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步测法:正常情况下,人的每一步距离都是差不多相等的,我们可以用走过多少步来测量距离,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步测法”。 环抱法:测量大树有多粗,我们可以采用“环抱法”。张开双手抱住大树,这样的长度叫做“一抱”,抱住大树要几个人,这棵树就是几抱粗。 庹测法:把我们的两臂侧平举张开,指尖到指尖的距离叫做“一庹”。“庹测法”是最常用的估算长度的方法。 通过拓展延伸,学习其他利用身体某部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学习利用脚和手臂作为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四)知识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手来测量,通过拃来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我们做了一个探究实验——测量课桌的高度,明白了同样的物体,不同的人测出来的拃数是不相同的,因为我们的手指长度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学生可以通过利用手认识拃,再通过拃对课桌进行预测,从而理解拃可以作为日常的一种测量工具使用,同时明白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不同,所以拃的大小也不同,所以拃的测量有不方便的地方。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图中哪种比较方法不正确( )
A.大树 B.河流 C.黑板
2.在用纸带帮助测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的手指要相同
B.每拃的手指不用伸直
C.一拃一拃要首尾相连
二、填空题
1.一“拃”是指( )和( )的距离。
2.测量桌子高度时,我们可以借助( )来测量。
3.每拃之间首尾( )相连。(填“是”或“不是”)
4.人体的一些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如( )、( )、( )等。
判断题
1.预测结果对活动一点作用都没有。( )
2.小组合作时,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是一样的。( )
3.人体的某些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很方便。( )
【综合实践类作业】
同学们用纸带测量桌子高度,正确的测量顺序是( )。
某小组的同学想测量操场的长和宽。
用“拃”来进行测量合适吗?为什么?
(2)你认为用身体什么部位测量更合适,为什么?
答案: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选择题
1.C 2.B
二、填空题
1.大拇指 中指
2.测量纸带
3.是
4.手 胳膊 脚
三、判断题
1.× 2.× 3.√
【综合实践类作业】
②①④③
(1)不合适。因为操场的长和宽都比较大,而拃的长度很小,并且趴在地上用手去一拃一拃地量很不方便。
(2)用步或庹比较合适。因为步或庹的距离比拃要大很多,而且脚踩在操场上也是很方便的。
板书设计
3.用手来测量 拃: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 注意:大拇指中指张大嘴 一拃一拃要相连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很感兴趣,同时对用拃测测课桌高度,也很感兴趣。这样就可以多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然后发现里面的问题,如,在用手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首尾相连,手指要张开等。同时产生课下去用拃测量家里的一些东西的兴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