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24 11:23:29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神秘的西域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温故知新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战和战招 贤 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吾大汉王朝,历经几代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雄才大
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领命,钦此!思考: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自 学 提 示
阅读“张骞通西域”一目
思考:
1、汉武帝时,谁前去应招?
2、他一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呢?
3、他完成了预定任务吗?出使有什么成果呢?
时间:
目的:
过程:
结果: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公元前126年张骞一行人被匈奴抓获公元前138年时间:
目的:
过程:
结果: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 了解西域的情况,西域各国想和汉朝交往的愿望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前119年发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哈哈,你知道这些物品哪些是我从西域驮回来的?哪些是从中原驮过去的吗?驮回来驮过去 见贤思齐: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报效祖国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刚毅坚强,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对外:打通了一条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对内:加强了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见贤思齐:西域都护的设置西汉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自 学 提 示
阅读“丝绸之路”一目
思考:
1、 丝绸之路的路线是怎样的?
2、 丝绸之路有什么重要意义?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敦煌河西走廊西 亚往欧洲今新疆地区长安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广东广东沿海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
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岛中南半岛 →西 方东 方丝绸、瓷器、茶------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香料、胡椒经济文化 班超经营西域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73年恢复中原与西域的交往,重建西域都护 。 帮助西域各族人民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使西域和内地的关系更加密切了。汉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汉

西

第一次
出使西域
第二次
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




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对内:
中原地区和
新疆地区的
经济文化交流对外:
中国和西方的
经济文化交流
对内对外本课小结:
1.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____
和??? 以西,即今????? 和更远的地方。
玉门关,阳关,新疆
3.????? ?年,西汉政府设立 ????? 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 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新疆4.张骞通西域后,中外使者和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_____?通过??????、今新疆地区,运往??????? , 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往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的????__
汉武帝后,西汉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西亚,大秦,丝绸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是谁?
张骞
②他初行的具体时间、目的是什么?
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场,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时尚。”
结合所学材料回答:
(1)恺撒身着中国丝袍出现在大剧场的时代,中
国正处在什么朝代?
汉朝
(2)当时他为什么能穿着中国的丝袍?
通过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3)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
大秦 丝国穿越时空 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位商人,想沿着丝绸之路做点生意.最远可以到欧洲的大秦去. 请说一说你打算做什么样的生意?那么要准备哪些东西?可能要经过哪些地方?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汉武帝时,?????应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从此打通了东西方交通道路。 张骞
5. 东汉时期,公元73年,??????? 投笔从戎,受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摆脱匈奴控制。 班超.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动脑筋近几年,我国新疆发现很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也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子目。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
播放幻灯片,西部沙漠图片(配以背景音乐《梦驼铃》)
导入新课
提问:刚刚所听到的音乐,看到的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个地区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讲述:两汉时期,在这个地区曾经有几十个小国林立,并繁盛一时。当时,这个地区被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西部地区荒凉的情景
学生回答:西域
显示西部荒凉情景



使
西




使
西




使
西





介绍西域——西域的地理位置
指出匈奴的位置
学生回答:两汉时期,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显示西域地图,显示玉门关、阳关、西域、匈奴等地点
提问:西域一些小国与匈奴的关系?
学生回答: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显示西域地图
提问:汉朝初年是如何与匈奴相处的?(回忆上一节课知识)
提问: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何种政策?
为什么积极备战?
学生回答:“和亲”,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力有限,所以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学生回答:大规模的军事反击
学生回答:1、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没有真正解决匈奴问题。
2、汉武帝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
显示西域图片
教师讲解:为了在战争中稳操胜券,汉朝也想寻找一个同样受匈奴侵扰的民族,作为盟友,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想到了谁?
于是,汉武帝派使者出使西域
这位使者是谁?
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学生回答:西域的大月氏
学生回答:张骞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聆听学生发言
学生模拟一段张骞拜别汉武帝的对话
显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图
学生讲解张骞第一次出使的经过
学生讲解:公元前138年,张
骞等人拜别汉武帝后,第一次
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到陇
西,经由中原到西域的必经之
路——河西走廊,经疏勒、大
宛,辗转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已经西迁,无意再与匈奴打仗。于是,张骞返回长安
显示:张骞通西域形势图
提问:张骞第一次西行,所遇到最大的艰险是什么?
虽然到达了大月氏,但出使的目的实现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匈奴的扣押,扣押了十年之久
学生回答:没有,因为大月氏已经西迁,不再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所以不愿再与匈奴打仗。
显示:张骞通西域形势图
提问:张骞到达西域了解了什么?
学生回答:1、西域的见闻
2、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友好往来的愿望
显示:张骞通西域形势图
张骞第二次西

教师讲述:为了促进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提问:为什么第二次出使会如此的顺利?
学生聆听,回答:
第二次出使的时间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打败匈奴,为张骞的第二次安全西行创造了条件。
显示:张骞通西域形势图
提问:张骞两次西行,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出使西域的成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汉朝和西域相互了
解张骞西行,开通了中原到西域的道路,从而加强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
显示:张骞通西域形势图
提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反映了张骞的什么精神与优秀品质?
教师引导:1、张骞第一次出
使,被匈奴捉住,但始终没有
屈服,到达大月氏;出行时有
100多人,而返回长按时只有
2人。张骞为了促进西域和汉
朝的往来,冒着生命危险,又
再一次出使,表现了张骞?
2、在途中他穿过沙漠,雪山,
缺水,少食,自然环境恶劣,
反映了张骞?
学生回答:爱国情怀
不畏艰险
显示:张骞通西域形势图
教师讲述:为了保护往来商旅的安全,为他们提供必备的物资和水源,汉朝首先在西域驻兵屯田。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都护府。
提问:职能是什么?
标志着什么?
学生回答:总管西域事务
标志着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纳入汉朝版图。
显示:西域都护府图
我走陆路丝绸之路
联结中西方著名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分为陆路和海陆
同学介绍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
我们的马和骆驼驮着货物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交通重镇——敦煌,在这里我们储备好必备的水和物资,到达玉门关和阳关,在此,陆路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路。我们先走北路,从玉门关,经西域都护府、疏勒、大宛。到达今中亚地区;我们再来走南路:从阳关出发,经于阗、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古罗马)今欧洲地区。
显示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相关地点
我们的成果展示
丝绸之路的意义
学习丝路上的一个主题(验收小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丝路上的“衣物”
丝路上的“音乐”
丝路上的“饮食”
演示学生多媒体的演示文稿
教师总结:同学们学习了丝路上的“衣物”、“音乐”、“饮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交流?
学生回答:由西域传入中原的
优良马种,还有葡萄,石榴等
食物。
还有中原传入西域的生产技
术——开渠、凿井技术,漆器,
金属工具。
教师讲述:
从中原传入西域的生产技术,
促进了西域的发展;西域传入
中原的物产丰富了汉族人民
的生活。从而,陆路丝绸之路
在此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在引导之后,
得出结论: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经济、文化各方面相互交流的桥梁。
同时,还显示了我们中原文
化,技术的先进。
学生为此而感到骄傲。
我走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及意义
学生讲解:我带大家走海上丝绸之路,——我们从广东出发,沿海岸线,沿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直到孟加拉湾,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促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沟通。
显示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和相关地点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加强了汉
朝与西域的联系。
本课小结
教师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
域,但目的不同,加强了中原
与西域的联系,丝绸之路的开
通,成为中西方的相互交流的
桥梁。
西汉,西域都护府的设
置;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两汉时期正式确立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新疆自古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点出课题:
显示本课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
完成监测,填充图册,
中原西域相互交流的物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