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5 17:59: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测量实验,知道使用标准单位比非标准单位测量得到的数据更准确。
2.认识到使用小方块体组合成的工具,在测量长的物体时会更方便和准确。
科学思维:
能对实验结果反思中寻找过程性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改进方法并加以实施。
探究实践:
1.在测量活动中能选择标准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2.当物体特征发生改变时能改进优化测量工具,使用组合标准完成测量。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
1.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3.体验计算单位统一后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选择小立方体作为单位标准物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效率。
难点:能体会到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性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根据预习的内容,达到不同的评价标准。
小组评价量表
目标 评价标准 星等
1.测量桌子的桌面长度该用哪一种物体来测量呢? 学生说出一种的奖励一颗星,说出两种的奖励两颗星,说得越多奖励的星越多。 ( )★
2.小立方体测量桌子的长度的优缺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奖励,说得好的奖励两到三颗星。 ( )★
3.怎样让小立方体测量得又快又准确呢? 说出自己的观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1到3颗星,不同的奖励。 ( )★
2.基于所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产生的测量结果将具有重大意义——可比性,还便于表达和交流。同时,操作中也能间接感受到进制的存在。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师: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的任务大闯关吗?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有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有的是通过小组合作,不管什么方式,大家最后都成功了。虽然我们的闯关结束了,但是我们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哦,我们的主题班会活动还在继续进行,上节课我们的任务是选择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探讨如果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结果会如何呢? 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你都认识哪些测量工具呢?可以是我们课上认识的,也可以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 学生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 揭示主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通过谈话导入,使学生们很自然地走进本课,同时也明白本课要探讨相同物体测量的问题。 通过回答问题,既可以检查学生对以前课上认识的测量工具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检查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测量工具的认识。 跟着老师的讲解,会意上节课的内容,同时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复习测量工具 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选择测量的标准物 出示上节课班级记录表: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用四种不同的物体进行了测量,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用不同的物体去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得到的数值不能比较,那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举手回答: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出示5种测量工具。 师:我们选择哪一种来测量呢? 生举手回答。 回答小方块的比较多。 师问:为什么大家会选小方块呢?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师小结,课件出示 优点: 1.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 2.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 3.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 师:那用小方块又有什么缺点呢?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生:太小了,测量长的物体不太方便。 师小结,课件出示: 缺点:只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测量速度较慢;首尾很难做到真正相连。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测量桌面长度 师:认识了小方块的优缺点,下面我们就用小方块来测量一下教室里学生的桌面和老师的讲台长度吧。 操作过程: 材料准备: 课件出示 师解释:除了小立方体,剪刀和透明胶带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是棉线。因为我们测量了纸带的长度,就相当于测量了讲台的长度。 第一步:预测 师问:如果用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你觉得你的课桌桌面的长度大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呢? 师提示课桌桌面长度的起点和终点。 学生观察课桌桌面和小立方体,并将预测填写到表格中。 第二步:测量 师问:这是我们的预测,那你打算如何测量呢?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生1:一个一个小立方体挨着测量 生2:一个一个地测量太慢了 生3:首尾连接不好,容易出错 师问: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生:把小立方体粘在一起,组合起来。 课件出示 师小结:首先我们可以用透明胶带,把十个小立方体首尾相连固定在一起,用十个一组,测量能够更方便、读数都能更快捷。要注意,在测量时,沿桌面边缘直线进行测量能更准确;一组、两组、三组等依次测量时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那就请大家测测,桌面的长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吧。 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 师提示:1、测量时要首尾相连; 2、起点要在边缘; 3、要重复测量三次。 师:好,请大家把自己的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课件出示 测量讲台长度 师:测量完课桌桌面的长度,下面我们再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下老师讲台的长度,怎么样? 生预测填表 师:课桌每个同学都有,所以我们测量自己的就可以,可是讲台只有一个,我们都要上去挤着测量吗?这是不行的,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举手回答 师小结:对,我们可以用我们之前认识的测量纸带,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一条和讲台长度一样的测量纸带,然后拿着纸带回到小组中,测量纸带就可以了。 小组合作,测量讲台长度相等的纸带的长度 板书:桌面长度 讲台长度 活动三:感受标准量的作用 师问:通过我们的测量,你的结果怎样?桌面的长度是多少?讲台的长度是多少? 生举手回答 师:从我们测量出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提示:数据一样吗? 生:数据虽然不一样,但是很接近。 师:为什么大家用了一样的小立方体,课桌也一样大,讲台还是一个,但是我们的测量结果还是有差距呢? 师解释:这是因为操作方法上的误差,而且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师问:有了测量数据,请大家比一比,桌面的长度和讲台的长度,哪个更长一些? 生齐答:讲台的长度长。 师:是的,因为讲台的长度是80个小立方体,而桌面的长度是49个小立方体,所以讲台的长度比桌面的长度长。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相同的物体的测量比较出桌面长度和讲台长度的长短。而且我们在测量时是把10个小立方体做成一个组合,进行的测量,这种方法叫做十进制。 活动一:通过学生作业记录,让学生发现非标准测量带来的问题是测量结果的不一致,无法作为一个通行标准来使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进行测量,并初步构建对小立方体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打好伏笔。 活动二: 先让学生预测桌子的长度,这样可以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小立方体的测量结果。 师引导学生通过把十个小立方体粘在一起,做成一组,进行测量,感受测量过程,与预测形成对照。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立方体组合测量桌面的长度和讲台的长度,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提示和适时地指导,方便后续交流研讨。 活动三: 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大家感受到误差在操作中是存在的。 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带来的意义,使得长度可以进行比较。 向同学介绍十进制,让大家感受十进制的运算特点。 活动一: 学生能发现非标准测量带来的问题并了解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优缺点。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补充和纠正。 活动二: 预测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小立方体并填表,为下面的实际测量形成对比。 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桌子的长度有多少个小立方体,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感受十个一组的小立方体的测量过程。 准备测量纸带,小组合作测量纸带的长度,老师进行巡视,纠正学生在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 活动三: 跟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感受误差的存在,会导致测量数据的不同。 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比较长短,感受讲台的长度比桌面的长,同时理解相同的物体测量可以比较。
(三)拓展延伸 师出示问题: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完成。 师总结: 把多个小立方体粘在一起组合成新的测量工具。 把不同颜色的小立方体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成测量工具。 将纸带、棉线等缠绕在小立方体上,计算缠绕的圈数。 制作一条相当于100个小立方体长度的纸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掌握小立方体测量又快又准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用小立方体测量的方法,老师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提示,对学生说出来的方法既要肯定也要指出问题。
(四)知识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测量物体时应该先预测物体的长度,再选择使用合适的标准工具进行测量,每件物体重复测量三次,确保测量的准确度。 我们还知道了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时,可以更加简单、快捷地比较出被测物体的长短;还利用了十进制的方法进行快速计数。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学生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到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物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变得更方便,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同学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使比较有了实际的意义。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选择题
1.选择( )测量物体时比较准确。
A.橡皮 B.回形针 C.小立方体
2.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结果( )相互比较。
A.不可以 B. 不确定 C.可以
3.把多个小正方体粘起来测量的好处不包括( )。
A.好玩 B.测量更准确 C.测量更快
二、填空题
1.
蜡笔的长度是( )个小立方体。
2.想要直观地比较测量结果的长短,需要用( )(填“相同”或“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
判断题
1.用小立方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一次就行了。( )
2.回形针可以直接堆叠测量高度。( )
3.预测能帮助我们加快测量速度。( )
【综合实践类作业】
排序题。
下面是第三小组测量时的几个步骤,请你帮他们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在小立方体连接处划线做标记。
选定起点和终点。
数一数测量结果。
从起点开始,首尾相连摆小立方体,摆到终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实践题
按照课上的测量计划,利用小立方体测量家中的衣柜、沙发、冰箱、电视机的高度、长度,并填写下面的记录单。
注意:(1)先预测,再测量。
利用十进制的方法测量。
记录单
预测(个) 实际(个)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衣柜高度
沙发长度
冰箱高度
电视高度
答案: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选择题
1.C 2.C 3.A
二、填空题
1.5
2.相同
三、判断题
1.× 2.× 3.√
【综合实践类作业】
1.2 4 1 3
2.略
板书设计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桌面长度 讲台长度:测量纸带 十进制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可以比较长短
七、教学反思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统一测量单位”和“选择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单位”,这一节课主要学习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相同的物体可以进行比较,感受组合后的小立方体作为新的测量工具带来的便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内容总览
目录
单元主题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生活应用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单元主题
“测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常常会比较一些物体,所以学校为了让大家掌握多种测量方法去准确地比较物体,要求每班组织一次以“百变测量 我来探究”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科科所在的一年级(1)班也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科科去参观一下吧!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1.通过测量实验,知道使用标准单位比非标准单位测量得到的数据更准确。
2.认识到使用小方块体组合成的工具,在测量长的物体时会更方便和准确。
科学思维:能对实验结果反思中寻找过程性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改进方法并加以实施。
探究实践:1.在测量活动中能选择标准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2.当物体特征发生改变时能改进优化测量工具,使用组合标准完成测量。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1.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3.体验计算单位统一后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
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新知导入
你都认识哪些测量工具呢?
新知讲解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我选的 物体 测量结果(个) 桌面长度 书的长度
小棒 5 2+
橡皮 10 6+
回形针 20 9+
小方块 40 11+
对于同一个物体,用不同的物体去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
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我们选择哪一种来测量呢?
新知讲解
任务一:选择测量的标准物
新知讲解
活动一:选择测量的标准物
我选小方块
优点
1.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
2.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
3.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
新知讲解
活动一: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用来测量
缺点
只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的速度慢,首尾很难做到真正相连。
新知讲解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新知讲解
材料准备
50个小立方体
1卷透明胶带
1把剪刀
标注
测量纸带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新知讲解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日期: 我的预测 测量结果(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桌面长度 讲台长度 我的发现 测量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吗? □可以 □不可以 50
预测
一、测量桌面长度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新知讲解
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一个一个地测量太慢了。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测量
一、测量桌面长度
新知讲解
怎样又快又准确呢?
将10个小正方体首尾连成一个长条。
测量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一、测量桌面长度
新知讲解
1、测量时要首尾相连;
2、起点要在边缘;
3、要重复测量三次。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一、测量桌面长度
新知讲解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日期: 我的预测 测量结果(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桌面长度 讲台长度 我的发现 测量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吗? □可以 □不可以 50
49
48
49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一、测量桌面长度
新知讲解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日期: 我的预测 测量结果(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桌面长度 讲台长度 我的发现 测量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吗? □可以 □不可以 50
80
49
48
49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二、测量讲台长度
预测
新知讲解
测量讲台的长度,记得也要测量三次哦。
标注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测量
二、测量讲台长度
新知讲解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日期: 我的预测 测量结果(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桌面长度 讲台长度 我的发现 测量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吗? □可以 □不可以 50
49
48
49
80
79
80
81
活动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测量
二、测量讲台长度
新知讲解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日期: 我的预测 测量结果(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桌面长度 50 49 48 49 49
讲台长度 80 79 80 81 80
活动三:感受标准量的作用
桌面的长度是多少?讲台的长度是多少?
讲台的长度比桌面的长度长一些。
新知讲解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日期: 我的预测 测量结果(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桌面长度 50 49 48 49 49
讲台长度 80 79 80 81 80
活动三:感受标准量的作用
从我们测量出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数据虽然不一样,但是很接近。
这是因为操作方法上的误差,而且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新知讲解
活动三:感受标准量的作用
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时,可以更加简单、快捷地比较出被测物体的长短;还利用了十进制的方法进行快速计数。
拓展延伸
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
把多个小立方体粘在一起组合成新的测量工具。
拓展延伸
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
把不同颜色的小立方体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成测量工具。
拓展延伸
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
将纸带、棉线等缠绕在小立方体上,计算缠绕的圈数。
一圈相当于4个小立方体的长度
拓展延伸
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
制作一条相当于100个小立方体长度的纸带。
标注
100个小立方体
一、选择题
1.选择( )测量物体时比较准确。
A.橡皮 B.回形针 C.小立方体
2.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结果( )相互比较。
A.不可以 B. 不确定 C.可以
3.把多个小正方体粘起来测量的好处不包括( )。
A.好玩 B.测量更准确 C.测量更快
课堂练习
C
A
C
课堂练习
二、填空题
1.
蜡笔的长度是( )个小立方体。
2.想要直观地比较测量结果的长短,需要用( )(填“相同”或“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
5
相同
课堂练习
三、判断题
1.用小立方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一次就行了。( )
2.回形针可以直接堆叠测量高度。( )
3.预测能帮助我们加快测量速度。( )
×
×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测量物体时应该先预测物体的长度,再选择使用合适的标准工具进行测量,每件物体重复测量三次,确保测量的准确度。
我们还知道了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时,可以更加简单、快捷地比较出被测物体的长短;还利用了十进制的方法进行快速计数。
板书设计
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可以比较长短
桌面长度
讲台长度:测量纸带
十进制
作业布置
请你用小立方体测量一下家里物品的长短。如沙发的长度、宽度,茶机的长度、宽度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比较与测量》
单元主题 “测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常常会比较一些物体,所以学校为了让大家掌握多种测量方法去准确地比较物体,要求每班组织一次以“百变测量 我来探究”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科科所在的一年级(1)班也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科科去参观一下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年级):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年级):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1-2年级):初步体验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 学业要求: (1)能描述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2)能应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制作简单的作品。 (3)能借助工具进行科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4)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
教材分析 比较与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比较与测量》单元是让孩子们经历一把尺子的产生过程。单元的定位是这样的:一是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二是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三是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是单元起始课。第二课《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明白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第三课《用手来测量》让学生明白人体也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将选用回形针、小棒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为第5课奠定基础。第五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第六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是制作一种便携式、可以弯曲的、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第七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是单元的最后一课,将引发学生对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讨论和交流。 本单元中,各课虽然有侧重,但是都围绕“比较和测量”这个概念展开的,体现了单元学习的连贯性、综合性,以及方法与探究协调发展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集中注意时间短,合作意识和纪律意识较弱。他们表象性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对未知科学探索也是好奇的,通过第一单元对植物的观察,也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在精准比较和描述结果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出正确比较与测量的步骤,习得正确的比较、测量的方法。通过对《比较与测量》单元的学习,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所提升,但是知识的系统性,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还需提升,渐进提升简单的语言表达与归纳能力。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对两种物体观察和比较,知道它们在长度、高度方面的不同。认识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也是不同的。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认识到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其中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知道测量是可以用来量化比较结果的,把人体的一些器官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便捷快速;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知道用“拃”可以量化测量、比较结果。 2.科学思维: 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物体的长度、高度等特征。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 在实践体验中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将科学观念与事实建立联系,意识到用拃测量时首尾相连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3.探究实践: 能用做标记的方法记录物体长、宽、高等特征;并能基于自己的记录用排序的方法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根据高度和长度给物体排序。 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态度责任: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对常见物体的特征研究兴趣;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的态度;通过合作建立起善于表达、倾听的习惯。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和探究依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人的能力。
单元结构化活动 本单元的主题是比较与测量,共有7个课题,共7课时。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比较和测量,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在观察中比较通过对两种物体观察和比较,知道物体的特征。认识到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也是不同的。 用做标记的方法记录物体的特征。用做标记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善于表达出来,并倾听别人的。1操作课起点和终点1.认识到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是测量距离的基本要素。 2.知道用纸带测量可以精准地比较距离。1.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什么来确定? 2.如何用纸带测量跳远的距离。1.在两两比较、组间比较中分析青蛙跳远的远近。 2.掌握在纸带上画出跳远距离的方法。1操作课用手来测量知道把人体的一些器官作为测量工具,便捷快速。 意识到用拃测量时要首尾相连。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 知道拃可以量化测量、比较结果。体验用拃来量化比较结果,并能标记测量过程。1实验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通过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其他物体的活动,知道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物体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作为测量标准。能用标准单位物体首尾相连测量物体长度。并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1实验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通过测量实验,知道使用标准单位比非标准单位测量得到的数据更准确。在测量活动中选择标准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会使用小立方体组合成的工具测量物体。 对测量过程提出简单的改进方法并加以实施。1操作课做一个测量纸带能依照步骤制作完成一条测量纸带,并能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知道测量纸带具有方便携带和测量等特点。 2.如何用测量纸带进行测量。1.用比较的方法,理解科学标记能增加测量的准确性。 2.用测量纸带进行物体周长的测量。1观察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通过观察测量纸带和尺子,能区分两者的异同,认识到统一标准对结果很重要。用比较的方法,感知尺子在测量中的优点。 正确使用尺子测量、记录物体的长度。能在实践对比操作中,用语言或文字来描述、记录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异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