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教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课题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古代青铜工艺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掌握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②培养学生历史观察、想像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本课感性资料比较丰富的特点,开展多种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的教学活动,如课前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游戏或计算形式,采用探究的方式组织活动,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有关资料(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探究、归纳,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从而体会到商文化的灿烂辉煌,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想像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文明辉煌灿烂,感悟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 正确理解“青铜文明”,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法 ①对比联系法:把青铜材料和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相比较,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青铜器的优势。
学法 ①资料分析法(提供几段关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奴隶生活情况的资料,学生通过分析能认识到奴隶的悲惨命运。)②观察归纳法:通过观察大量青铜器图片,从中归纳出青铜器的特点。③辩证认识法:通过思考“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具或媒体的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欣赏编钟音乐。并由此导入。 学生认真欣赏积极思考。 各种青铜器的图片或投影展示出有关鼎的图片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的欲望。
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教师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用的青铜器作为生产工具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学生回答“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生进一步认识到青铜具有坚硬、轻便、锋利、厚重庄严的特点 投影图片 此问题设计能突出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与青铜有关,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它的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更能充分认识青铜的优势)
自主学习 出示知识结构1、青铜铸造业开始于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达到鼎盛?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位于什么地方?举出那里出土的青铜器代表。 生:据知识结构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投影知识结构
互动学习 引导学生回答:“你能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吗?”播放视频。并展示多幅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抢答。在抢答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答案 屏幕上分别打出:鼎、尊、爵、角、壶、盂、鼓、编钟等图片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学生在观察中了解青铜器的名称,还会认识青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
过渡 用英语china提问过渡到陶瓷业、玉器制造业。青铜文明虽然是以青铜器为标志的,但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中除了青铜铸造业发展迅速外,还有哪些行业也很发达? 通过阅读能说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情况;说到手工业中除青铜铸造突出外,还有陶瓷制造和玉器制造业 展示商朝玉虎、玉象图 认识到手工业中除青铜铸造突出外,陶瓷制造和玉器制造的工艺水平也很高。知道手工业的兴繁是建立在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
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知识结构 生:据知识结构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投影知识结构:2、陶瓷业: 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3、玉器制造业:在 、 、 时期很兴盛, 工艺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过渡 通过对联过渡到农业、畜牧业。 生;回答“五谷”、“六畜” 投影春联
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知识结构 生:据知识结构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投影知识结构:
过渡 通过提问: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根据下列资料,说说奴隶们的处境?并展示图文资料。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根据丰富的图文可以得出奴隶命运悲惨,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没有自由、从事繁重劳动、可随意买卖或转让,甚至被杀死或活埋) 投影图片1、戴枷的奴隶俑2、五个奴隶=一匹马+一束丝3、武官村大墓的祭祀坑“人牲”、“人殉”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奴隶们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方法与能力。
动脑筋: 在位著名考古学科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怎么看? 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课堂小结 引导总结全文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结 投影知识结构 培养总合能力。
达标训练 巡视课堂 做同步训练 投影试题
史海拾贝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吗?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投影试题 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