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11 13: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七位思想家和两位军事家的主张,通过比较分析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学法指导
1.学会联系。第一,学习本课文化史内容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同一时期经济、政治特点联系;第二,注意不同时期同一学派观点的前后承袭关系;第三,注意同一时期不同学派观点的联系;第四,可以将课外知识与本课涉及到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注意总结、归纳知识。本课共学习了六位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庞杂。但是有些人的活动和思想是十分接近的,可以通过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以利用表格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将有助于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
3.要加强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本课学习内容或涉及政治,或涉及哲学,如果不理解,将变得十分乏味,如同嚼蜡。
四、课前预习:
1、列表完成诸子百家的名称、代表任务、思想主张以及著作。
2、阅读:《论语》十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7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大变革的时代》说明了当时具有怎样的历史特点?(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社会剧烈动荡着——发生了质变。)
过渡讲解:这种时候,人们的思想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具体情况请看43页“导入框”和第一目“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二)教学新课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他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4)指导学生读47页“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由阅读卡”,讨论回答:“‘曲阜三孔’中,哪一项是纪念孔子用的?哪一项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哪一项是专门给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这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孔庙,孔林,孔府,他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
补充:孔子不仅在国内受到尊崇,在世界上也同样受到尊崇。(日本长崎孔庙、越南河内文庙、德国科隆孔庙)
过渡:看一组反义词,(多媒体出示)说明事物有两面性,这是一位与孔子同一时期出现的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思想,他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指导学生阅读45页“动脑筋”,讨论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讨论: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用?(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说明)
3、百家争鸣:(板书)
提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然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 庄子 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三)活动与探究
1、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孔子“仁” 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2、 比较:诸子百家中关于战争、治理国家的观念。
战争:墨家和儒家的观念
治理国家:道家、儒家、法家观念分别是什么?其中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3、女孩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全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的,吵得可热闹啦!”男孩说:“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
男孩说的有理。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2、填表: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著作 备注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五)学以致用
1、看一组图片,你认为应该运用哪个学派的主张进行教育?
2、结合当今社会和本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就社会风气和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六)随堂训练:
1、连线题:
儒家 孔子 改革变法
道家 庄子 “爱人”
法家 孟子 “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仁政”
兵家 孙武 “非攻”
老子 “知己知彼”
韩非子 朴素的辩证法
2、秦国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A、牛耕得到推广 B、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C、推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3、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制度的变化 D、新生地主阶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