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徐顺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北魏统一北方,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3、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课堂辩论,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歇突破难点;通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2、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学习,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就是民族大融合,课文紧 ( http: / / www.21cnjy.com )扣此问题展开:首先,简要地说明了自十六国以来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为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次,比较全面地讲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采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调孝文帝改革对推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积极作用。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东汉末年以后分裂的历史线索掌握比较混乱,需要通过大量图片、表格、史料加以引导。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导入:大屏幕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六朵花》,课件展示图片“民族团结柱”,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呢?(学生:没有)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依次展示《东晋十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地图》、《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地图》,解释“北方”概念,“最终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一黄河流域?它的统一有何意义?”(学生答略)
对号入座: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
(课件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号入座示意图)
(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课件展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游戏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3、(课件显示民族融合趋势表现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学生归纳后,进一步指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4、课件展示:“总体上,鲜卑族落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民族,在北方民族融合趋中,假设你是北魏的统治者,是否会同意向汉族学习,用汉族先进的文化帮助本民族进步呢?”
活动方案:一、由七名学生组织一场宫廷辩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演孝文帝,其余六人分成两派,保守派与改革派;二、师生互动,教师演保守派,全体学生演改革派;结论:落后民族只有向先进民族学习,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才能巩固统治。孝文帝决心改革。
5、“那么,孝文帝会从哪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展开改革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其中,迁都洛阳是孝文帝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课件动态显示北魏孝文帝迁都路线示意图,“北魏建立时,定都在哪里?孝文帝后来想把都城迁往哪里呢?”(学生答略)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提示: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学生看书归纳)
孝文帝迁都洛阳有何意义?(学生讨论作答)“孝文帝迁都洛阳,能有效解决以上不足,并且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
其实,孝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的阻力也不小。孝文帝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学生看书自学)
6、“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归纳回答)(课件依次显示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用汉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穿汉服
婚姻: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改汉姓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用汉制、律令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学汉礼,尊孔,以孝治国。
7、缩句游戏:为了方便理解记忆孝文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缩句游戏:你能将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请一位同学用鼠标在屏幕上的具体措施上用彩色线标出来)(课件依次显示缩句)
(通过动手缩句游戏,教给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
8、论从史出:课件依次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六项措施的相关史料、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9、孝文帝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在向哪个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孝文帝推行这些汉化措施后出现了什么现象?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你能给大家说说吗?(课件展示陈庆之语)如何评价孝文帝?
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孝文帝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10、以史为鉴: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借鉴意义:语言方面——推广普通话,礼法方面——尊敬孝顺长辈。
三、内容总结,课件展示本课线索
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有关知识。在长期的社会动乱中,各族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影响,彼此融合,落后的民族不断融合在先进的民族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不断融合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汉族是在与周边各族的不断融合中发展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实际上是历史上许多民族的融合体。
现在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到哪里去了吗?(学生高兴回答:明白)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去吧!
四、回到现实
课件展示我国的民族政策,再展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和强大国际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最后提问:你们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祖国各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让我们将这份热爱用歌声表达出来,好吗?(课件放映歌曲和歌词:《爱我中华》,师生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