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拔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拔高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5 00: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 生物的进化
1.(2022浙江6月选考,17)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2.(2022浙江1月选考,1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3.(2022浙江1月选考,16)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
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种
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4.(2021浙江6月选考,9)现代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物种的进化体现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
A.自然选择     B.基因重组
C.随机交配     D.大的种群
5.(2020浙江7月选考,13)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6.(2020浙江1月选考,9)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
B.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D.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7.(2018浙江11月选考,17)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8.(2018浙江11月选考,9)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
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     D.生物变异
9.(2018浙江4月选考,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三年模拟练
应用实践
1.(2022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金鱼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D.野生鲫鱼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2.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得F1,F1中灰体果蝇有8 400只,黑体果蝇有1 600只,F1继续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由交配得F1的过程中,该果蝇种群发生了进化
B.在F2中,灰体果蝇所占比例有所下降,黑体果蝇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C.若灰色为显性性状,则亲本中灰色果蝇占60%,F1中杂合灰体果蝇占48%
D.因为该实验中子代灰体果蝇远多于黑体果蝇,所以灰体为显性性状
3.生物需要在分配给当前繁殖的能量和分配给存活的能量之间进行权衡,而后者与未来的繁殖相关联。滨螺在两种环境中的生活史不同:①不能动的岩石表面间的狭窄裂缝,可保护滨螺免遭波浪和捕食者的危害,但空间有限,裂缝种群壳薄,个体较小;②能动的大石块表面,大石块可以碾碎小个体螺,大石块种群壳厚,个体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裂缝有利于幼体迅速生长到小型成体使能量更多分配给繁殖
B.两种群个体大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大石块对具有结实外壳的成体有利,能量多分配给生长,少分配给繁殖
D.大石块种群幼体的存活率高于裂缝种群
4.某动物种群中存在着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致病基因为A,对个体的生存生殖能力没有影响,乙病致病基因为b,患病个体的生存、生殖能力明显下降。某种原因使该种群分隔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种群(大、小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分别为2 000、40),每个种群中的个体都能随机交配,但种群间个体不发生生殖上的交流。那么,第11代时 (  )
A.小种群可能由于遗传多样性下降而消亡
B.小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比初始时高
C.大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与初始时保持相同
D.两个种群由于地理障碍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
5.某种苍蝇体内的一种酶(PM)能够分解某种杀虫剂。为了探究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抗性苍蝇死亡率可能高于无抗性苍蝇
B.抗性苍蝇和无抗性苍蝇属于不同物种
C.苍蝇抗性的产生是由于杀虫剂的诱导
D.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
迁移创新
6.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由图可知,进化中生存环境最稳定和最可能产生生殖隔离的依次是 (  )
A.方向性选择、分歧性选择
B.分歧性选择、正态化选择
C.正态化选择、分歧性选择
D.正态化选择、方向性选择
7.苇草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不同种群的苇草对铜耐受力不同,有铜耐受基因的个体在无铜污染地区生长很缓慢。调查废弃铜矿区及附近苇草种群对铜的耐受力,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距离矿区160 m的苇草种群的铜耐受基因主要来自基因突变
B.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 m的苇草存在地理障碍
C.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苇草铜耐受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
D.非矿区苇草铜耐受基因频率与风力和风向无关
答案全解全析
五年高考练
1.A 2.D 3.C 4.A 5.D 6.B 7.D 8.A
9.C
1.A 基因库是指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由题干可知,甲、乙两种耧斗菜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故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A错误,D正确。
2.D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而清理淤泥、疏浚河道需要人工和机械的参与,与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目标不符,D符合题意。
3.C 大峡谷分隔形成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不符合题意。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种,B不符合题意。由题意可知,某高山两侧间存在的“通道”是有限的,陆地蜗牛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故陆地蜗牛利用“通道”不能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C符合题意。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不符合题意。
4.A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迁移、非随机交配等。从理论上分析,基因重组和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需要经选择作用才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越大,基因频率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从理论上说,题述因素中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只有自然选择,A符合题意。
5.D 遗传漂变是指在一个比较小的种群中,一起偶然的事件往往可以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较大变化,如自然灾害、个体没有获得交配的机会等,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遗传漂变只是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进化体现在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得生物进化,C错误;遗传平衡是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而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可以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打破遗传平衡,D正确。
6.B 昆虫翅形性状有无翅和普通翅和特别发达的翅,体现出变异的多方向性,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说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不仅仅指昆虫翅的全部基因,B错误;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那些普通翅昆虫往往容易被刮到海里淹死,而无翅的躲在地面的缝隙中反而活了下来,翅特别发达的也活了下来,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不断得到保留并积累,C、D正确。
7.D 金鱼草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粉红花的产生是因为C对c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C错误;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35×2+40)÷[(35+25+40)×2]×100%=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35+25+40)×100%=40%,D正确。
8.A 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这体现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其主要原因是它们都由共同祖先遗传而来,A符合题意。
9.C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的可以遗传给子代,有的不能,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性状进行了选择,D正确。
三年模拟练
1.C 2.C 3.D 4.A 5.D 6.C 7.C
1.C 人工选择能对鲫鱼的变异类型起到选择作用,不能使鲫鱼发生变异,鲫鱼的变异在选择之前已经产生,A错误;自然选择能形成新的物种,B错误;人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两者基因库不同,C正确;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会产生更多的变异,有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D错误。
2.C 自由交配得F1的过程中,由于种群大,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等,该果蝇种群没有发生进化,F1继续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控制体色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会发生改变,A、B错误;若灰色为显性性状,据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得黑色基因频率为×100%=40%,由于种群是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得F1,则亲本中灰色果蝇占1-40%=60%,F1中杂合灰体果蝇占2×60%×40%=48%,C正确;显隐性关系不能通过个体表现的数量来确定,可通过纯种杂交的方法来确定,D错误。
3.D 裂缝空间有限,种群成体个体较小,发育成成体的时间短,能量更多地分配给繁殖,A正确;生活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两种群个体大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大石块种群成体个体较大,发育为成体的时间长,需要的能量多,分配给繁殖的能量就少,C正确;能动的大石块会碾碎小个体螺,因此大石块种群幼体的存活率低,D错误。
4.A 小种群的个体数量太少,遗传多样性下降、近亲交配等原因可能造成种群消亡,A正确;对小种群而言,虽然环境对A、a基因没有选择作用,但种群数量太小,A、a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大的波动,即a基因频率有可能比初始时高,B错误;对于大种群而言,由于环境对B、b具有选择作用,B基因频率会逐代增大,C错误;两个种群刚繁殖到第11代,一般不会导致生殖隔离出现,D错误。
5.D 据图可知,抗性苍蝇死亡率低于无抗性苍蝇,A错误;抗性苍蝇和无抗性苍蝇之间无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苍蝇抗性是自身变异产生的,杀虫剂起选择作用,把抗性苍蝇保留下来,C错误;由题可知,PM能够分解某种杀虫剂,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D正确。
6.C 方向性选择是环境向着一侧改变,使种群发生了定向进化,导致另一侧个体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分歧性选择是环境同时向着两侧方向选择,导致中间性状的个体被淘汰,随时间积累,两侧个体性状差距越来越大,可能形成生殖隔离。正态化选择的环境稳定,自然选择使两侧个体进一步被淘汰。综上分析,进化中生存环境最稳定和最可能产生生殖隔离的依次是正态化选择和分歧性选择,C符合题意。
7.C 苇草依赖风力传粉,距离矿区160 m的苇草种群的铜耐受基因主要来自随盛行风而来的花粉,A错误;由于苇草依赖风力传粉,所以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 m的苇草不存在地理障碍,B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有铜耐受基因的个体在无铜污染地区生长很缓慢,说明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苇草铜耐受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C正确;苇草依赖风力传粉,所以非矿区苇草铜耐受基因频率与风力和风向有关,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