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6-06 15: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 3 课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对本课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并能依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表述。21教育网
(2)本课结束后,要指导学生联系,归纳前两课的有关内容,系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全貌,认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21cnjy.com
(3)引导学生搜集、查阅、整理相关信息,进一步拓宽知识,丰富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21·cn·jy·com
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4.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5.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族的形成
1.炎帝、黄帝和蚩尤
2.涿鹿之战
二、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的贡献(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2.嫘祖(养蚕缫丝)
3.仓颉(文字)
4.伶伦(乐谱)
三、尧舜禹的传说
1.尧舜禹
2.“禅让”
四、原始社会的终结——夏朝的建立(时间、人物、意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炎黄战蚩尤出示问题: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课堂检测: 课外延伸: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1、 P16页的练一练2、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 )名称( )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