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平行线》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的同位角是( )
A.∠2 B.∠3 C.∠4 D.∠5
2.如图,AB∥CD,若∠2=135°,那么∠1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75°
3.如图,直解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边上,若∠1=56°,则∠2的度数为( )
A.56° B.44° C.34° D.28°
4 .如图,在中,分别在上,且,要使,
只需再有下列条件中的( )即可.
A. B. C. D.
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位置,
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
A.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如下图,下列条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
能判定ABCD的条件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如图AB//CD,若∠B=120°,∠C=25°则∠1=( )
A.75° B.80° C.85° D.95°
如图,AB∥CD,直线EF交AB于点E,交CD于点F,EG平分∠BEF,交CD于点G,
若∠1=50°,则∠2等于( )
A.50° B.60° C.65° D.90°
9 .如图,将△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如果△ABE的周长是16cm,
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 )
A.16cm B.18cm C.20cm D.21cm
10.如图所示,把长方形沿折叠,若,则的度数为( )
B. C. D.
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直线a,b被c,d所截,且c⊥a,c⊥b,∠1=70°,则∠2= °.
12.如图,已知∠1=∠2,∠B=40°,则∠3= .
13 .如图,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块上修建两条同样宽为1m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求耕地的面积为 m2.
如图所示,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
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 .
15.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则∠AEF的度数等于 .
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40分)
16 .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按要求进行下列作图(只能借助于网格):
(1)作出中边上的高;
(2)画出先将向右平移格,再向上平移格后的;
〖我阅读〗
“推理”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它借助于一些公认的基本事实及由此推导得到的结论,通过推断,说明最后结论的正确.
〖我会做〗
填空(理由或数学式)
已知:如图,,.
求证:.
如图,E点为上的点,B为上的点,,求证:
(1)
(2)
如图,已知三角形的顶点,分别在直线和上,且.
若,.
(1)当时,求的度数.
(2)设,,求和的数量关系(用含,的等式表示).
如图,已知射线AMBN,连接AB,点P是射线AM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不重合),
BC和BD分别平分∠ABP和∠PBN,分别交射线AM于点C,D.
若∠A=40°时,则∠ABN=____度,∠CBD=______度.
点P在射线AM上运动,若∠A=α,
①设∠A的度数为α,问∠CBD与∠A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P运动到使∠ACB+∠ABD=180°时,求∠A的度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平行线》单元达标检测试卷解析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的同位角是( )
A.∠2 B.∠3 C.∠4 D.∠5
【答案】A
【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解:A、∠2与∠1是同位角,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3与∠1不是同位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4与∠1不是同位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5与∠1不是同位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AB∥CD,若∠2=135°,那么∠1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75°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由AB∥CD,知∠1的对顶角与∠2互补,所以∠1=45°.
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补角的定义
3.如图,直解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边上,若∠1=56°,则∠2的度数为( )
A.56° B.44° C.34° D.28°
【答案】C
【分析】由平角的定义得到∠3=34°;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2的度数.
【详解】如图,
依题意知∠1+∠3=90°.
∵∠1=56°,
∴∠3=34°.
∵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
∴∠2=∠3=34°,
故选C.
4 .如图,在中,分别在上,且,要使,
只需再有下列条件中的( )即可.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EFAB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DFE
∴∠2=∠DFE(等量代换)
∴DF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只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1=∠DFE
故选B.
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位置,
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
A.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答案】A
【详解】解:根据网格结构,观察点对应点A、D,点A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到达点D的位置,
所以,平移步骤是: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故选A.
如下图,下列条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
能判定ABCD的条件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解:①∵∠B+∠BCD=180°
∴ABCD
②∵∠1=∠2
∴ADBC
③∵∠3=∠4
∴ABCD
④∵∠B=∠5
∴ABCD
∴能得到ABCD的条件是①③④.
故选C.
7.如图AB//CD,若∠B=120°,∠C=25°则∠1=( )
A.75° B.80° C.85° D.95°
【答案】C
【分析】首先过点作,由,可得,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与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
【详解】解:过点作,
,
,,
,
故选:C.
如图,AB∥CD,直线EF交AB于点E,交CD于点F,EG平分∠BEF,交CD于点G,
若∠1=50°,则∠2等于( )
A.50° B.60° C.65° D.90°
【答案】C
【详解】∵AB∥CD,
∴∠BEF+∠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0°,
∴∠BEF=130°
∵EG平分∠BEF,
∴∠BEG=∠BEF=65°(角平分线的定义)
∴∠2=∠BEG=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选C
9 .如图,将△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如果△ABE的周长是16cm,
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 )
A.16cm B.18cm C.20cm D.21cm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已知,△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
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EF=AD=2cm,AE=DF,
又因△ABE的周长为16cm,
所以AB+BC+AC=16cm,
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C+CF+DF+AD=16cm+2cm+2cm=20cm.
故答案选C.
10.如图所示,把长方形沿折叠,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求出,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
【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
∴,
∵,
∴,
故选B.
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直线a,b被c,d所截,且c⊥a,c⊥b,∠1=70°,则∠2= °.
【答案】70
【详解】∵c⊥a,c⊥b,
∴a∥b,
∴∠1=∠3,
∵∠2=∠3,
∴∠2=∠1=70°.
故答案为:70
12.如图,已知∠1=∠2,∠B=40°,则∠3= .
【答案】40°/40度
【详解】∵∠1=∠2,
∴AB//CE,
∴∠3=∠B=40°.
故答案为40°.
13 .如图,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块上修建两条同样宽为1m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求耕地的面积为 m2.
【答案】551.
【详解】试题分析:由图可得出两条路的宽度为:1m,长度分别为:20m,30m,这样可以求出小路的总面积,又知矩形的面积,耕地的面积=矩形的面积-小路的面积,由此计算耕地的面积.
由图可以看出两条路的宽度为:1m,长度分别为:20m,30m,
所以,可以得出路的总面积为:20×1+30×1-1×1=49m2,
又知该矩形的面积为:20×30=600m2,
所以,耕地的面积为:600-49=551m2.
故答案为551.
如图所示,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
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 .
【答案】90°
【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答案.
【详解】过点C作CD∥AE,
∵AE∥BF,
∴CD∥AE∥BF,
∴∠ACD=∠EAC=50°,∠BCD=∠CBF=40°,
∴∠ACB=∠ACD十∠BCD=50°+40°=90°.
故答案为90.
15.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则∠AEF的度数等于 .
【答案】
【详解】解:∵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
∴AD∥BC,∠BFE=∠2,
∵∠1=50°,∠1+∠2+∠BFE=180°,
∴∠BFE==65°,
∵∠AEF+∠BFE=180°,
∴∠AEF=115°.
故答案为:115°.
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40分)
16 .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按要求进行下列作图(只能借助于网格):
(1)作出中边上的高;
(2)画出先将向右平移格,再向上平移格后的;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要作出边上的高,即过点作直线的垂线,网格中的横线与竖线互相垂直;
(2)首先找出的三个顶点按要求平移后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得到.
【详解】(1)解: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我阅读〗
“推理”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它借助于一些公认的基本事实及由此推导得到的结论,通过推断,说明最后结论的正确.
〖我会做〗
填空(理由或数学式)
已知:如图,,.
求证:.
证明:∵ ( )
∴ ( )
∴ ( )
∵
∴
∴ ( )
【答案】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分析】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最后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断即可.
【详解】证明:∵ (已知),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E点为上的点,B为上的点,,求证:
(1)
(2)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先由对顶角相等,得到:,然后根据等量代换得到:,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
(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然后根据等量代换得到:,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
【详解】(1)∵,,
∴,
∴;
(2)∵
∴,
∵,
∴,
∴.
如图,已知三角形的顶点,分别在直线和上,且.若,.
(1)当时,求的度数.
(2)设,,求和的数量关系(用含,的等式表示).
【答案】(1)
(2)
【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解;
(2)过点过点作,可得,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由此得到,在中,,由此即可求解.
【详解】(1)解:∵,
∴,即,
∵,,,
∴,
∴.
(2)解:如图所示,过点作,
∴,
∵,
∴,
∴,
∴,
即,
∵在中,,,
∴,
∴,
∵,,
∴.
如图,已知射线AMBN,连接AB,点P是射线AM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不重合),
BC和BD分别平分∠ABP和∠PBN,分别交射线AM于点C,D.
若∠A=40°时,则∠ABN=____度,∠CBD=______度.
点P在射线AM上运动,若∠A=α,
①设∠A的度数为α,问∠CBD与∠A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P运动到使∠ACB+∠ABD=180°时,求∠A的度数.
【答案】(1)140;70
(2)①,理由见解析;②60°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的平分线定义求解即可;
(2)①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的平分线定义求解即可;
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的平分线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1)解:∵AMBN,
∴∠A+∠ABN=180°,
又∵∠A=40°,
∴∠ABN=180°-∠A=140°,
∵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
∴∠CBP=∠ABP,∠DBP=∠PBN,
∴∠CBD=∠CBP+∠DBP=∠ABP+∠PBN=∠ABN=70°,
故答案为:140;70;
(2)解:①∠CBD=,理由如下:
∵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
∴∠CBP=∠ABP,∠DBP=∠PBN,
∴∠CBD=∠CBP+∠DBP=∠ABP+∠PBN=∠ABN,
∵AMBN,
∴∠A+∠ABN=180°,
∴∠ABN=180°-∠A,
∴∠CBD=;
②∵AMBN,
∴∠A+∠ABN=180°,
∵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
∴设∠ABC=∠PBC=m,∠PBD=∠NBD=n,
∵∠ACB+∠ABD=180°,
∴∠ACB+∠ABD=180°-∠A-m+n+2m=180°,
∴∠A=m+n,
∴∠A+∠ABN=(m+n)+2m+2n=180°,
∴3(m+n)=180°,
∴m+n=60°,
∴∠A=m+n=6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